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5版(2025年04月0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守护高原新生命 贡献龙泉“她”力量

       海拔3400米的甘孜县近日遭遇强降雪天气,群山覆雪、道路阻断之际,一场跨越汉藏两地的生命救援在雪域高原展开。近日,胎龄34周的早产男婴因重度黄疸命悬一线,成都市龙泉驿区帮扶专家冯洁依托与当地医护团队创新建立的“日间光疗门诊”,在暴雪封山、无法转运的危急情况下,成功实施高原新生儿危急症本地化救治。

       重度黄疸持续时间长可能造成不可逆的神经系统损伤。龙泉驿区援甘医疗团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启用新建的日间光疗门诊。在持续蓝光治疗中,医护团队实施3小时精准监测机制,同步开展母乳喂养指导,使患儿胆红素值在72小时内降至安全范围。创新采用的“治疗在院、哺育在家”模式,有效缓解了母婴分离焦虑,保障了母乳喂养的连续性。

       这次成功救治标志着甘孜县新生儿危急症救治能力实现了新突破。自2012年建立对口支援关系以来,龙泉驿区累计派出200余名医疗骨干驻点帮扶,捐赠价值超千万元的医疗设备,并通过“师带徒”机制为当地培养了上百名专业技术人才。此次发挥关键作用的日间光疗门诊,正是援受双方针对高原实际联合研发的创新项目,较传统住院模式降低医疗费用40 以上。

     “医疗援助既要解当下之急,更要筑长远之基。”龙泉驿区妇幼保健院院长赵咏梅介绍,随着5G远程诊疗系统纳入援助计划,未来可实现成都三甲医院专家对高原危重病例的实时指导。目前,甘孜县妇幼保健院已具备新生儿窒息复苏、高危儿保健、黄疸光疗等综合救治能力。

       患儿康复出院时,家属以锦旗致谢医护:“蓝光胜雪映圣湖,仁心若哈达护新芽”。暴雪终会消融,但持续十余载的“传帮带”已在雪域扎下深根。从设备援建到人才培育,从技术输送到模式创新,这条跨越海拔3000米的生命守护通道,正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 (曾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