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医生,快救救他。”不久前,一位72岁的老人刚被家属搀扶至崇州市人民医院急诊预检分诊台,突然倒地不起,面色青紫,呼吸心跳全无。急诊科医护团队瞬间进入战斗状态——心电监护刺耳的警报声提示“室颤”,这是最凶险的心跳骤停。
急诊科医生毫不犹豫抓起除颤仪:“200焦耳,准备。所有人离开。”一次电击后,持续胸外按压、气管插管、肾上腺素推注……抢救团队分工明确,动作快如闪电。心肺复苏已近40分钟,但患者的心脏仍像“罢工”的发动机,迟迟未恢复跳动。“继续按压,不要停!”急诊科副主任周瑜再次评估病情后,坚定有力地指挥着医护人员轮番上阵。汗水浸透衣服,76分钟不间断的心肺复苏,近8000次标准按压,终于换来心电监护仪上那道救命的波动——心跳恢复了。
由于心电图显示的“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是心脏最为严重的“致命堵车”,情况危急。急诊科立即启动胸痛中心绿色通道,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支持下,由心内科医护人员组成的介入团队火速开通闭塞的前降支血管,一枚支架顺利植入,为患者重新点亮生命之光。
在随后的16天里,重症监护团队、心内科团队日夜坚守,陪伴患者闯过心源性休克、心衰、感染等重重关卡,最终患者康复出院。家属在出院当天来到急诊科,给医护人员赠送锦旗,女儿感谢道:“是急诊科第一时间不放弃且高效的抢救,把父亲从鬼门关拉了回来。现在父亲能吃、能睡,太谢谢你们了。”(周瑜 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