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6版(2025年03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麻烦”事件 背后的故事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贾丽娟

       她是这个病房里年纪最小的患者,我是负责该病房的责任护士。一个寻常的中午,在照例巡视病房时,发现身材瘦小的她蜷缩在被子里伤心地哭泣。经过细心安慰和耐心劝导,最终让“小哭猫”解开心结,重拾灿烂的笑容。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这里上演,诠释着医患关系中的真情。

       她怎么哭了

       一天中午,我巡视病房的时候,患者们都在吃饭,只有晓丽自己躺在床上,用被子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的。如果不仔细看,会以为床上只有被子,她瘦小的身躯似乎隐了形。我刚要上前询问情况,却发现她的肩膀在颤抖。作为她的责任护士,我很诧异,明明早上还挺开心的,这会儿怎么哭了起来?我轻声问道:“晓丽,怎么了?”

       晓丽没有回答。我耐心等了一会儿,又轻拍她的肩膀,再次问道:“晓丽,你还好吗?”

       晓丽仍然没有回应,反而哭得更加伤心。我慢慢地坐到她身边,没再说话,只是静静地陪着她,时不时用手拍拍她的肩膀。这时,被子拉开了一条缝,从里面露出一双泪汪汪的眼睛。我赶紧关心地问道:“你愿意告诉我刚才发生了什么吗?为什么这么伤心?”晓丽又沉默了一会儿,轻轻地点了点头。

       她终于笑了

     “你愿意试着跟我说说你现在的感受吗?”她脸上露出茫然的神色,好像不知道怎么开口。

       我又尝试让她放下心防,打开沟通的小窗。“你好像一只小花猫儿在洗脸。”我假装调皮,并用手做个“喵”的动作。晓丽“噗嗤”笑出了声。

     “我愿意分担你的不开心,那样你就不会这么伤心难过了。”晓丽看着我,再一次点了点头,用手抹了抹眼泪,满脸仍是委屈,看了让人心疼。“我很想家。”说着话,两只小手还不停地搓着。我猜想晓丽伤心哭泣可能还另有隐情,为了知道真正原因,我和她随便聊起了我自己一次考试受挫的经历:“我虽然对自己没有考好感到挫败,但我最终选择面对它。还从中找到了失利的原因和继续努力的方向,同时我知道,机会仍在不远处等着我。”

       听着我的话,晓丽慢慢陷入沉思。过了一会儿,晓丽告诉我说,早上查房的时候,工作人员批评她在连廊的长椅上跳来跳去,说“这容易发生危险,希望你不要做这种危险行为,要遵守病房的安全制度”。晓丽听完很沮丧,认为自己只有在高兴的时候才会这样做,但工作人员却不理解她,还因此批评了她,她感到很难接受,心里很委屈。她不知道这些心事可以和谁诉说,哭泣好像是她唯一能做的事情。

       她愿意尝试改变了

       通过与晓丽的沟通,我大致了解了事件的来龙去脉。我跟她一起分析了整件事,以及相关行为对她的影响及后果,并罗列出优点和缺点,帮助她找到真正的问题是什么,自己去尝试解决问题。

       我首先让晓丽给这起事件起个名字。晓丽说:“那就叫它‘麻烦’吧。”我问晓丽:“那你能不能列出这么做对你来说会有哪些优点,同时又有哪些缺点呢?”

       晓丽听到后,开始拿起笔去描绘。优点1:这么做让自己很开心,因为自己只有心情好的时候才能出去玩。缺点1:连廊的长椅太高了,如果一不小心就会摔下来……

       晓丽慢慢停住了笔,抬起了头,看着我,说道:“我终于知道医生为什么会很紧张了,这个‘麻烦’确实很麻烦,我再也不爬高去做危险的事了。”

       随着我们的交流,晓丽意识到工作人员和她谈话的正向意图(在连廊长椅上跳来跳去很危险,容易受伤,希望她照顾好自己),进而觉察到自己的评判性想法(“他在批评我”“他不想让我高兴”)和情绪(委屈、愤怒)对自己的影响(“别人不理解我”“我不好”“我不应该高兴”“我想哭”“我不想吃午饭”)。

       了解了自己的内心之后,晓丽笑了,那个笑容既灿烂又自信。对现有行为的优缺点分析是通过找出优点和缺点的支持证据和反对证据,帮助晓丽理解行为产生的结果。在分析过程中,晓丽意识到自己有一些自动的评判性想法,这些想法在不断影响着她当下的想法、情绪和行为模式,反而让她离自己想要的目标越来越远。

       作为医护工作者,病区的医生、护士和心理治疗师团队会努力和她们在一起,在心灵上给予她们温暖和力量,帮助她们先推开心灵之窗,终止她们在负面情绪的旋涡里反复地自我沉溺,去感受温暖,走向洒满阳光的大地,拥抱美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