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床,一位70多岁的老年男性患者,肺部恶性肿瘤术后5年多,因出现肺部感染被收治入院,既往有心衰病史。
大爷的精神面貌倒不像经历过一场大病,也没有慢性病症的面容,甚至让人觉得他比同龄的老年人还精神些。虽然仅剩不多的牙齿暴露了他的年龄,但他和蔼可亲的微笑又让我怀疑是不是看错了既往史。文书上他签的字有力且挺拔,我心里在想,这位大爷年轻时肯定相当自信且充满活力。
大爷说:“你针打得怎么样啊?”他话音刚落,我心里不由一震。虽然我已经具备打针这一项最基本的操作技能,但有时也免不了患者对我的各种质疑。“大爷您放心吧,绝对没问题。我要是打不好的话,科室也不能让我一个人给您打针,是不是?”大爷说:“没事,我就是随口一问,我相信你。”大爷的这句话让我心宽了不少。后来,大爷又说了好多,大致的意思是:老护士也都是这么过来的,不练怎么能变成一针见血的老手呢?你直接打就行,一针打不上就继续打,没事,只要你别怕就行。
大爷说完,我悬着的心彻底放下来了。因为要在左侧颈外静脉打针,我边打边说道:“大爷,这一针比较疼,您稍微忍一下就好。”大爷随后说:“没事,这点疼对我不算啥,打吧。”就在我将针头扎入血管的那一刻,大爷隐约又说了一句:“不疼啊,没啥感觉。”怎么可能不疼呢?我明白大爷只是安慰我罢了。这一瞬间,我似乎无法将这位和蔼可亲、积极乐观的大爷同癌症联系在一起。现在,打针这点痛对于大爷来说,可能真的不算什么,只不过是他抗击病魔过程中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插曲罢了。但他给予我的不仅仅是“信任”二字,而是更多难以言说的味道。
每次看到科室里被疾病缠身的患者,病区里有人手术成功后满心欢喜地出院,病区外也有家属不停啜泣着生离死别,经历过种种情绪波动和挫折洗礼的我,仍坚信自己未来能做的会更多,能帮助更多患者战胜病魔、驱散心里的阴霾。怀着这份信念,我也时常在工作中碎碎念,给患者和其家属说一些家长里短,只希望自己能给他们带来一种亲切感和温暖。
护士所能做的,不过是为患者进行合适的、有针对性的护理,再予以对症支持治疗,而生命的最终决策权始终在患者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