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4版(2022年06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杨兴祥 32年坚守防治一线
本报记者 蒲晓莉

“无论是感染控制还是疫情防控,倘若只从经济效益上来考量,似乎是小概率事件、‘赔本买卖’。但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看到了另一本经济账、民生账。”说到自己的专业,从业32年的杨兴祥坦然,在大型综合医院,感染科是个弱势学科,在有些医院甚至被边缘化,他却以自己的专业为荣,全心全意尽己之责“除人类之病痛”,始终坚守一线,在多次参与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圆满完成任务。


立足专业
临床工作与传染病防治两手抓


进入医学领域以来,杨兴祥始终保持着对专业的热爱。1989年,他从重庆医科大学毕业后,成为四川省人民医院内科的一名住院医师。经过6年的历练,他成为感染科的一名主治医师。后来几次进修深造,回到医院杨兴祥仍一直在感染科工作,从未考虑过转换专业。


诊治各种肝病、感染性疾病、不明原因发热等,是杨兴祥的专长。在感染科原主任江南的带领下,杨兴祥率先在西南地区开展MARS人工肝支持系统和持续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率先在本院开展超声引导下弹射式肝穿刺术。


2009年,为应对甲型H1N1流感,杨兴祥在江南、医务部同事的指导下,制定相关应急预案,开展专门培训,加强相关演练,做到科学防控。这些有力的举措,让四川省人民医院全员对甲型H1N1流感有了充分的认识和准备,并时刻保持着高度的警觉性。当第一例患者“空降”的时候,医务人员没有恐慌,而是镇定自若,积极应对,诊断了国内首例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杨兴祥还前往西昌市和省疾控中心成功救治和阻击一起境外输入性甲型HIN1流感患者,避免了疫情传播。


2018年至今,杨兴祥先后近20次到凉山彝族自治州等地开展艾滋病防治培训、督导和技术指导、健康教育,行程3万余公里,举办现场培训班46期,培训学员9600余人次,使当地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覆盖率和有效率均达到90%以上。


   恪尽职守
在疫情防控战线坚定逆行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作为最早投入抗疫一线的人员之一,杨兴祥开始着手组建医院应急隔离病房。他件件参与、样样落实,与医疗、护理、后勤人员全力奋战36小时。


随着疫情蔓延,为了让一线医务人员第一时间了解疾病症状、迅速发现和诊断新冠肺炎,杨兴祥作为牵头人之一,加班加点,根据国家诊疗方案,结合医院实际,迅速制定出一套便于一线人员掌握和运用的临床工具——《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防控实施方案》,参与编写《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诊疗实施方案》,这也成为全省医务人员最早认识了解病毒感染的实用手册。


作为应急隔离观察区的负责人,杨兴祥坚守岗位20多天未休息。除到外地会诊外,他每天都要去查房,指导诊断和治疗。手机也保持24小时开机,全天为发热门诊的疑似病例排查提供技术支持,每天要接听100多个电话,半夜接电话更是家常便饭。


面对病人,杨兴祥总是耐心安慰,积极鼓励。一位新冠肺炎患者刚入院的时候非常紧张,多次告知医护人员要求立遗嘱,向家人交代后事。为了安抚病人情绪,杨兴祥前去开导,向她详细讲解疾病知识、治疗方法,讲解预后和转归,“我是省医院感染科主任,也是这次疫情省专家组的成员。从你的情况来看,不是重症,是可以治好的。”患者得知主任就在她身边,负责她的治疗,渐渐镇定下来,积极配合治疗。


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杨兴祥数次与病毒交锋,成功处置突发疫情,为减少疫情的扩散赢得宝贵时间。在他看来,“疫情防控无小事,必须严防严控不松懈。”这也是他一直坚守“疫”线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