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3版(2022年06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唐雪峰 为“艾”逆行的“疾控战士”
刘潇依

自2002年参加工作以来,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唐雪峰兢兢业业、忠诚担当、勇于创新、敢啃硬骨头。


他带领建立完善的“三线一网底”和“1+M+N”人盯人精准防艾工作体系,极大地提高了艾滋病感染者的发现率、治疗率和治疗成功率,获得了各界的肯定。


“自己苦点累点,只要能把自己懂的、会的发挥出来,为凉山的艾防工作和健康帮扶起到一定的作用,一切都是值得的。”虽然取得了诸多荣誉,唐雪峰却很谦虚地说,他只是做了一件很平常的事,一件很平常的工作。


他是“不称职”的父亲
却是有担当的“疾控战士”


2018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启动实施凉山彝族自治州3年艾防攻坚行动。组织上决定派唐雪峰挂职凉山彝族自治州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主抓艾滋病防治和健康扶贫攻坚行动。


当他把这个消息告诉妻子的时候,妻子坚决反对,“10年前,大的孩子一岁半你去北京学习培训了2年,10年后小的孩子一岁半,你又要离开。你不能去,去了家里孩子怎么办?”妻子哭着说道。


唐雪峰知道家里的困难,可他明白凉山更需要他,需要一个像他一样,既有专业背景又有管理经验的人。通过数次沟通,唐雪峰最终做通了妻子的思想工作。


坚持既定策略
狠抓基层落实


初到凉山彝族自治州,唐雪峰发现艾防工作的整个策略措施都是非常成熟的,关键问题就是如何把这些事具体实施下去并且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于是他定下了努力方向:“坚持既定策略,狠抓基层落实”。3年间,全州的艾防攻坚都是遵循这个思路。


 在这个思路指导下,唐雪峰发挥自己的专业技术优势,着力建立完善疾控、医疗、妇幼三条专业防治线和乡村一个工作网底的“三线一网底”和“1+M+N”人盯人精准防艾工作体系,极大地提高了艾滋病感染者的发现率和治疗率,做到层层落实到责任人。


用最“原始”的办法
做最实在的事


为了做好艾防工作,唐雪峰还带领团队为群众和艾防员想了不少管用的好法子。一些孩子、老人不识字也记不住,就在药盒上贴上太阳、月亮的标记。“太阳就是早上9点钟吃药,月亮就是晚上9点钟吃药,反正怎么管用就怎么来。”他还找到当地一些德高望重的人,说服这些人担任艾防员。


为了管理在外省打工的患艾人员,监督他们服药,工作人员每天开视频监督服药情况,同时派人实地管理在外地打工的感染者,在当地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服务。


任务一件接一件
全力以赴使命必达


2021年5月20日,唐雪峰回到成都,短暂休整后,他又接到了一项艰难的挑战。于是,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几乎都奔走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一线。


3年艾防攻坚仅是人生一页,自工作以来,唐雪峰长期奋战在卫生健康一线,参与过非典型肺炎、人禽流感、新冠肺炎等疫情和汶川、芦山地震等数十起突发事件处置;主持完善综合疾病监测和死因监测系统,推动建立现场流行病学重点学科;牵头创建“三级纵向指导、多部门横向协作”的基本公卫指导体系;牵头完成全省健康扶贫规划和年度方案,形成“五大行动、四项工程、三个一批、两大疾病”政策体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大胆建言,多个专业建议得到指挥部采纳……


“用心去做好每一件事,干好每一个岗位,维护公众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这就是疾控人的使命。”他深知,未来还将有更多的挑战,他将全情、全心、全力为疾控事业奋斗下去,使命必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