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3版(2022年06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赵志河 口腔科患者的“微笑守护者”
李芯怡

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部分,也是一个重要的面部结构。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越来越关注自身口腔问题。但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副院长赵志河看来,国民对口腔健康的认知远远不够,还需多方共同努力提高国民对口腔健康的认知,这条道路依旧“任重而道远”。身为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教授委员会主任,赵志河也一直在这条道路上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启程口腔医学路
是正畸医生更是心理医生


1981年,高中毕业时,赵志河第一志愿并不是口腔专业,而是清华大学自动化专业。可本是医生的父亲并不支持他的决定,在父亲的劝说下,赵志河放弃了第一志愿,“要学就学最好的!”于是他果断报考了四川医学院口腔医学系(现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


毕业工作后,由于前来门诊正畸的患者,大多都对自己的面容不是很满意,“甚至有一些患者,把自己生活的不如意都归结于自己的牙齿。”这让赵志河意识到,自己不能只是个口腔正畸医生,更应该是一个心理医生,“要多和患者聊,了解他们来正畸的诉求,开导他们并为他们提出最合理的解决方案。”


如今,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收获满满的赵志河回望当初填报志愿的选择时,愈发确定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


     永远冲锋在前
满身荣誉不如患者的肯定


2013年,雅安芦山发生地震,赵志河身为“逆行者”奔赴一线救治伤员。在救灾一线,赵志河不顾个人安危,在余震频发和环境恶劣的情况下,为伤员解除病痛。此时,连休息都成了奢望,吃饭也只有找时间匆匆解决……


不仅如此,他还积极帮扶基层口腔医疗,多次深入西藏、我省困难地区帮扶和义诊。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他也坚持在线上开展课程和讲座。他让正畸知识、口腔健康知识如春风吹入百姓家,让更多的人能拥有健康、自信、美好的笑容。


在工作的30年里,赵志河获得了很多荣誉:“国家卫生计生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口腔医学科技创新人物”“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比起这些称号,让赵志河更有成就感的是患者的肯定,“我有时上街遇到以前就诊过的患者,他们还记得我,给我打招呼。他们肯定了我的技术,我就觉得特别开心。”


    坚持教学搞科研
 只为能更好地帮助患者


赵志河在研究生期间就在为本科生上课,博士毕业后,他正式开始了“传道授业解惑”的道路。工作以来,他先后担任过大专生、本科生、七年制、八年制、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6个层次的大课教学及实验室、临床教学以及专业英语教学。现在的赵志河虽已是博导,但他依旧坚持给本科生上课,每学期至少要上100课时。


赵志河认为,“只有科研,才能更好地帮助患者解决问题。”于是,他又一头扎进了科研的道路。他作为负责人,先后获得教育部、国家科技部、国家卫健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及四川省科技厅等22项课题,主持了包括1项重点项目在内的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以及多项教育部和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两次以第一完成人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两次获得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