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疾控通报我国发现一起猴痘病毒Ⅰb亚分支聚集性疫情。传染源为1位外籍人员,有刚果(金)旅居史。
发现疫情后,国家及浙江、广东、北京、天津等省(市)迅速启动联防联控机制,开展流调溯源、风险排查、病例诊治等工作,在密切接触者中陆续发现4例关联病例,均为亲密接触后感染。相关病例以皮疹、疱疹等症状为主,症状较轻。
目前在一般接触人员中未发现感染者,相关感染者和风险人员正在接受医学治疗和健康观察,疫情已得到有效处置。
什么是猴痘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猴痘病毒感染者和感染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
目前猴痘病毒分为分支Ⅰ型和分支Ⅱ型,两个分支又分为Ⅰa、Ⅰb和Ⅱa、Ⅱb亚分支。此次我国出现的聚集性疫情是由猴痘病毒Ⅰb亚分支引起的,该分支2023年9月在刚果(金)的南基伍省首次发现。
截至目前,已有瑞典、泰国、印度、英国、德国、美国、加拿大、比利时、法国、巴基斯坦、阿曼、中国等12个非洲以外的国家报告输入性猴痘病毒Ⅰb亚分支感染病例。
猴痘病毒Ⅰb亚分支基本特征未见明显改变。与Ⅰa亚分支相比,Ⅰb亚分支的传染性增加,但感染后的严重性有所降低。
猴痘的传播途径
作为一种人畜共患病,猴痘存在两个可能的传播途径。
动物与人传播:直接接触受感染的动物的血液、体液、皮肤、黏膜伤口,或食用烹饪不当的感染动物。
人与人传播:密切接触猴痘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损伤皮肤,或被患者体液或病变组织污染的物品,如患者皮疹破裂后流出的液体沾染过的衣物、床单等,或者经胎盘发生母婴垂直传播。
值得注意的是,猴痘病毒在飞沫中可以存活,但面对面的呼吸道传播往往需要长时间的密切接触才有可能。
猴痘临床表现主要为皮疹、发热、头痛、淋巴结肿大等。发病后1~3天出现皮疹,皮疹通常从面部开始,随后扩散至身体的其他部位。这些皮疹会从斑疹、丘疹、水疱疹逐渐发展为脓疱,并持续一周左右时间,之后结痂。一旦所有结痂脱落,感染者即不再具有传染性。
发生高危接触后的应对措施
接触过疑似猴痘病例人员,需要积极做好自我健康监测21天,每天进行体温测量和症状监测;其间避免与他人发生密切接触;避免与包括宠物在内的动物密切接触。
若出现皮疹、疱疹、淋巴结肿大并伴随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相关的暴露史。
(据《健康报》、封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