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带孩子参与露营、骑行、登山和徒步等户外活动,一起走向户外、走进自然已成为流行的亲子方式。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锻炼身体,还能塑造品格和精神,但同时也伴随着安全事故的风险。
男子带娃登山意外身亡
孩子以为爸爸只是睡着了
12月7日15时10分,北京市房山蓝天救援队接到一名男子的电话求助,“我是爬山路过看到的,路边躺着一个男的,边上还有一个孩子。”“就他们两个人爬山吗?”蓝天救援队员心中一沉。“我下山时,遇见好几个家长带着孩子往山上爬了,这个家长可能是想带着孩子往山下走。”该男子说。
情况紧急,房山蓝天救援队立刻组织24名队员,带着担架、药品等装备物资,火速赶往事发地点“三盆水”的山下。途中,队员们一直在和打电话求助的好心人沟通。资料显示,“三盆水”步道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边有金祖山、金陵遗址、十字寺遗址等景点,沿途有泉水、瀑布、山林等景观。不过此处人烟较为稀少,部分地区攀爬难度较大。
为了最快挽救生命,房山蓝天救援队没有要求队员在山下集结,而是要求“谁先到谁直接上山”,片刻不能耽误。17时03分,第一批三名队员到达事发地,只见一名男子躺在路边,旁边站着一个男孩,此外,亲子登山活动的领队、帮忙求助的好心人也都在现场。
简单了解后得知,倒地的男子当天带着孩子参加户外亲子登山活动。队伍经过“三盆水”的垭口时,男子突感身体不舒服,于是领队便让他原路下山,其他人则继续前行。8岁的孩子补充道,“爸爸往下走时,没走多远就躺下了。”孩子还以为爸爸只是困了睡着了。
蓝天救援队员检查倒地男子的呼吸并摸其颈动脉,但为时已晚,无力回天。不多久,男子的家属到达山下,在征求其家属意见后,24名蓝天救援队员轮流往山下转移出事的男子。
“野山上哪有什么正经路,自己走都费劲,何况还抬着担架。不到3公里的路,我们用了4个半小时,晚上9点半才到达山下。”据了解,出事男子家里还有一个13岁的女儿。
一家四口山中游玩被困
获救时孩子冻得瑟瑟发抖
无独有偶,一周前,一对夫妻带着两个孩子在北京市门头沟区丁家滩附近的山中游玩时迷路被困。因为天黑,孩子父亲还跌倒受了伤,需要救援。接警后,门头沟区消防救援支队龙泉消防救援站立即进山救援。
到达山下后,救援人员与向导会合,立即带上食品、衣服及救援设备上山救援。“我们在得知被困人员中有两个年龄较小的孩子后,很担心孩子会有失温的现象。”龙泉消防救援站副站长牛孝雨说。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寻找,18时50分,他们终于在山坡上找到了一家人,“两个孩子冻得瑟瑟发抖,孩子母亲看起来也很害怕。”
消防救援人员立即对几人的健康状况进行查看,并将带来的衣服给他们穿上保暖。经检查确认被困者身体状况无大碍后,救援队伍开始护送被困者向山下转移。
“下山的路有两段十分崎岖陡峭,坡度在70度左右,路上还布满了碎石,大人在走的时候都心惊胆战,更别提被困人员里还有3岁和7岁的两个孩子。”牛孝雨说。鉴于孩子年龄较小,他们始终让消防员拉着两个孩子的手走,在难行路段,他们会将孩子抱起来,确保他们安全通过,防止发生危险。
理性思考慎重选择
亲子活动不应成为“冒险活动”
亲子活动本应在安全、快乐的环境中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亲子关系,但部分活动组织者为了追求所谓的“新奇”和“刺激”,罔顾参与者的安全,把亲子活动变成了“冒险活动”,这一现象值得深刻反思。
一方面,活动主办方应当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将安全放在首位,精心设计和组织真正有益于亲子关系的活动,才能让亲子活动回归其本质,成为家庭幸福的助推器,而不是危险的源头。
另一方面,亲子活动的参与者——家长,也应理性思考慎重选择。在我国很多地方,野山通常不允许游客私自进入或攀爬,因为存在一些难以预知的风险。“明知是野山,偏向野山行”,说明家长们不仅缺乏足够的风险防范意识和野外生存能力,更失去了对规则的尊重和对自然界的敬畏,结果让自己和孩子均身陷险境。
其实,参加户外亲子活动的形式和场地有很多,没必要以身犯险。一旦发生类似上文中提到的险情,往往要动用大量公共急救资源。不仅如此,爬野山、游野泳、闯禁区等户外亲子活动,还容易引起效仿、跟风,形成不良示范。
建议家长在选择亲子活动时,不要被“挑战高山”“看不一样的风景”“行走在天地间”“战胜恐惧心理”等宣传语所鼓动,要理性思考:组织方是否有资质?安全措施到位吗?自己有多少户外经验?装备合格吗?自己和孩子的身体能参加这样的活动吗?意外发生后会急救吗?
教育界有一句名言“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爱护儿童”,只有坚守安全底线、建构健全而周密的防护网络,户外亲子活动才能成为改善亲子关系的润滑剂,同时丰盈孩子们的精神世界,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多知一点
冬季户外活动 谨防失温
据统计,失温现象已成为户外活动中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冬季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时,了解失温现象至关重要。
失温的原因
人体拥有一套体温调节系统,能够将核心体温维持在适宜生存的范围内。然而,当人体产生的热量不足以抵消散失的热量时,就会出现“失温”现象。体温过低会使得体内的生物酶活性降低,导致人体的化学反应难以进行,进而抑制生理机能,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失温的症状
轻度失温:身体出现不自主的颤抖,能够行走和说话,但无法完成复杂动作,如攀冰或滑雪。
中度失温:身体协调性开始下降,特别是手部,例如无法拉拉链。
重度失温:身体出现剧烈颤抖,说话困难,思维迟钝,记忆受损,双手无法正常使用,行走时容易摔倒。
失温怎么办
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的专家陈远征指出,一旦发现失温症状,应立即采取措施。在缓慢回温后,可以适量补充流质、常温的高热量食物,例如浓糖水、巧克力等,以提供恢复体温所需的能量。若出现重度失温症状,应立即用干燥保暖的衣物或睡袋包裹患者,并迅速将其送往医院进行抢救。(本版文字综合自《北京晚报》《新京报》《中国妇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