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后,冷空气一波接一波,叫孩子起床本来就“心累”,再叠加“冬天”,难度翻倍。不少爸妈每天一大早就陷入“叫早服务”的崩溃情绪中。冬天叫孩子起床,怎么就那么难?
从温柔提醒到直接掀被
大清早全家都陷入“低气压”
周一,徐琳的心情有点低落。“叫娃起床的糟心程度决定了每天的心情。”她无奈地还原了早上孩子上学前的“艰辛半小时”。
早上7点,徐琳进厨房做早餐。7点20分,是小学五年级儿子小玄的起床时间。
“滴……”小玄的房间如常传来闹钟声。大概十几秒过后,闹钟停了,一切回归平静。
徐琳深吸一口气,打开儿子的房门发现,床头柜上闹钟以一个奇怪的姿势卧倒。小玄从头到脚都完好地钻在被子中,整个脑袋都被遮住了,只露出炸毛的头顶。
“小玄,起床啦。”徐琳轻声说。没动静。“小玄,今天做了你最爱的培根三明治。”轻轻拍了拍儿子的被子,回应是一声含糊的“哦”,身体仍纹丝不动。
“快点起来吧。空调开着,不冷。”徐琳继续拍。“快7点半了!还不起来,磨磨蹭蹭!”爸爸一脚跨进门,啪一下打开房间顶灯,试图用光线喊醒小玄。
刺眼的灯光装满了整个房间。“好烦啊,我就睡一分钟。”小玄的声音在被窝里发了出来,又把头往被窝里钻了钻。很快,十分钟过去了,妈妈爸爸的耐心逐渐被消磨殆尽。“已经7点半了!再不起来要迟到了!”徐琳的声音变高,一把拉开被子。小玄被这突如其来的动作吓了一跳,睁开了眼睛。“现在就给我起床!”随着一声吼,小玄嘟嘟囔囔坐起来穿衣服,一直到坐到饭桌前,他整张脸都写着不高兴。
“没睡够的确不舒服。有起床气的娃看啥都不爽,穿个鞋子都要一通吐槽。我心情能好吗?”妈妈也是一脸没好气。
就在这样的“低气压”中,小玄胡乱应付了早饭,慌里慌张换上校服去上学了。
“各种方法都试过,约定也谈过,脾气也发过。每天都要这么软的硬的来一遍。”聊起儿子起床,徐琳有一肚子的苦水。
0.5倍速的起床娃
让妈妈分分钟都在炸裂边缘
“冬天6点半,天还没完全亮,起床真的好艰难啊。”蒋璇说,自从女儿读了初一,自己的作息也跟着调整,起得更早,睡得更晚,“经常晚上12点多才睡着,早上6点15就要起来弄早饭。闹钟响的时候,眼睛都睁不开!”但强迫自己起床远比不上叫女儿起床糟心。
蒋璇说,女儿从小就爱赖床,又怕冷,冬天起床,难上加难。喊起床,但女儿不回应;女儿回应表示醒了,但眼睛不睁开;眼睛睁开了,但就是不坐起来;人是坐起来了,但就是一直发呆,不穿衣服……“就这么耗着,早上起来有时候要十几二十分钟!叫一个13岁初一学生起床都那么难,你能信?”
跟打仗一样的早晨,女儿却经常来个“低倍速”。“不求她可以1.5、2.0倍速起床洗漱吃饭,能有个0.8倍速我都能忍。女孩子早上还要慢吞吞洗个脸、梳个头。眼看着上学就要迟到了,我真的分分钟都在炸裂边缘。”每天早上,蒋璇不停地催促,有时候连自己都烦了。
“有时候我和她开玩笑,你就是《疯狂动物城》里那只慢悠悠的树懒‘闪电’,她就狂笑。但笑归笑,屡教不改。”
“气死了,闹钟一直响也不关,就是不起床。”家长林梅上周刚刚遭遇过儿子的“叫早惊魂”。
她一大早便起床忙着做早餐,在此期间喊儿子起床不下十遍,结果早餐做好了一看,儿子还是躺在床上。
“我没忍住大骂了儿子一顿!气得直接摆烂,甩下狠话说不管了!儿子被骂了一顿后老实了,乖乖去洗脸吃早饭,但那天还是迟到被老师批评了。”林梅感慨地说,啥方法都用过了,但都只能维持几天,只有孩子晚上睡着的时候,看着孩子甜甜的睡颜,她才感受到母慈子孝。
也有早起“天使宝宝”
好听的音频比唠叨更有效
不过,也有家长称,自家孩子在“早起”上是个“天使宝宝”。
“孩子小时候起床也蛮困难的。因为我自己也很难早起,经常表达对孩子的理解,还夸他好厉害,比爸妈都能早起。后来,约定好之后,孩子几乎很少赖床。”家长方悠介绍了自己的“叫早流程”:每天早晨,到了孩子的起床时间,方悠就会打开CD机或者播放机播放英语音频。
“基本上不超过两分钟,孩子就会主动起床穿好衣服出来了。冬天会有点冷,如果晚上空调没开,我就提前开空调。全程不需要和孩子对话,音频响了,他就知道要起床了。”
方悠说,在孩子小的时候,自己播放过各种音频,有时候是动画片的录音,有时候是英语课文。“原先是想让娃练练听力,没想到有额外的叫醒功效,比闹钟的效果更好。可能比起老妈的唠叨,好听的音频更有魅力吧。”
一入冬就起床困难
可能并不是因为孩子懒
进入冬天,又到了被床“封印”的季节。为啥到了冬天就起床困难?央视一套分享了答案:
昼夜变化
随着冬季的到来,白天变短、夜晚变长,人们习惯根据光线的明暗变化来调整作息,但冬季的变化会让生物钟“混乱”。褪黑素的分泌随着夜晚的延长而增加,让人更容易赖床。
饮食习惯
寒冷的冬天让人更喜爱火锅、热汤和面食等高碳水化合物食物。这些食物会导致血糖快速上升,胰腺需要分泌大量胰岛素来降低血糖,使得大脑的能量供应变得不稳定,让人容易感到疲倦。同时,冬季节日和假期较多,比如元旦、春节等。节日期间,熬夜庆祝、聚会聊天是常态,人们的作息时间往往会被打乱。
室内空气质量
在冬季,为了保持温暖,通常会关闭门窗、减少通风,导致室内空气流通不畅。经过一夜的呼吸和新陈代谢,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会逐渐增加,可能导致人们轻微缺氧,进而感到疲倦,难以清醒。
情绪影响
冬季阳光稀少、光线昏暗,会影响大脑中神经递质的平衡,特别是血清素的分泌。血清素在情绪调节和精力维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分泌水平下降容易导致抑郁和焦虑,这些情绪往往伴随着懒散和嗜睡的症状。此外,冬天户外环境冷清,人们大多选择待在家里。室内的安静和温暖让人的心情也随之平静,活力减弱,变得懒洋洋,更愿意选择休息和睡眠。 (据《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