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4版(2022年05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急诊接诊中昏迷儿童的诊断与治疗
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 秦彦

昏迷是临床急诊中的常见病症,其致病因素多种多样,相较于成年人群体,儿童昏迷情况需考虑的因素相对更繁杂,昏迷情况的发生一般会伴随中枢神经系统的病理性改变,而儿童的神经系统仍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诊断及时性、救治有效性以及安全性上要求相对更高,以下针对临床急诊接诊中昏迷儿童的诊断以及治疗进行分析与归纳。


诊断


1.评估。儿童昏迷最为直观的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但意识障碍的程度以及昏迷程度可根据患儿具体表现有所不同,需要通过系统性的评估进行判断,昏迷程度可分为浅度昏迷、中度昏迷以及重度昏迷,随病情发展可最终呈现脑死亡状态,意识障碍评估可分为嗜睡、昏睡、浅昏迷、中昏迷以及重昏迷,评估方式一般包括疼痛刺激反馈、唤醒反馈、无意识动作、光反射以及腱反射、相关生命体征稳定与否6项,目前临床中针对昏迷患者昏迷情况以及程度评估应用较为广泛的评估量表为格拉斯哥(Glasgow,GCS)昏迷指数评分量表,国内制定以及应用较多的量表为中国持续植物状态量表(Chinese Vegetative StateScale,CVSS);除昏迷状态以及意识障碍程度外,患儿的清醒意志、木僵情况、谵妄状态、闭锁综合征、外伤、呼吸、气味等其他基础体征也是重要评估项,需要整体观察具体分析。


2.病史。在对患儿本身进行系统性评估后,需要同步与其家属进行沟通,尽可能全面地了解患儿病史以及近期行为活动,收集患儿所有可能导致昏迷情况发生以及可能加重、加速病情的事件,根据临床案例经验所得,需要重点问询的内容包括患儿昏迷时间、近期饮食、所处环境、既往病史、服药情况、患儿近期不适主诉等。


3.鉴别与诊断。通过对患儿及其家属的系统评估以及全面问询了解,针对可能导致昏迷的原因进行检查,颅脑CT、造影等影像学检查鉴别颅脑外伤以及血管神经病变可能,血液检查鉴别中毒可能,病菌病毒培养鉴别感染可能,最终确认患儿致病因素并对症治疗。


治疗


1.呼吸。在整体救治过程中,保证足够的氧供给是首要条件,颅脑神经血管组织、心肺等脏器的完整以及功能状态都需要充足的血氧支持,首先检查患儿口腔呼吸道,确定呼吸通路无梗阻后选择合适的给氧方式输送氧气,对于痰多、黏稠者先予以负压吸痰清理呼吸道,因其他原因导致呼吸道梗阻的患儿可考虑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人工通气等方式给氧;确定患儿得到充分的氧气供给后安置合理体位进一步治疗。


2.循环。有效血液循环也是必要的生命体征基础条件之一,血容量不足导致的低灌注可能是临床中导致昏迷情况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需要判断患儿外伤出血情况,在止血治疗的同时快速建立静脉通路充分扩容,同时根据患儿血压反馈动态判断治疗效果,必要时使用强心剂维持组织器官所需灌注量争取抢救时间。


3.对症治疗。其他与昏迷症状以及其他基础病症相关的异常问题需要在呼吸以及循环两点得到稳定后开始着手处理,如颅内压、血糖以及感染症状等,其中颅内压的对症治疗在后续治疗项目中相对更为紧要,具体需要根据患儿致病因素分析,对于伴随呕吐、头痛等症状的患儿,经过相关影像学检查辅助确诊后考虑颅内高压时,可使用甘露醇脱水降压治疗;高热惊厥患儿应尽快实施降温治疗缓解。


临床中较为多见的儿童昏迷案例可见颅脑外伤、感染后高热以及毒物接触等,在急诊接诊评估以及诊断过程中可适度将这类高发因素纳入考量范围。但是,整体诊治过程中都需要注意以快速、准确以及安全作为诊治原则,尽可能保全患儿脑组织以及神经血管的完好程度,缩短昏迷时间。在病情得到有效的对症控制后,患儿预后恢复程度的判断也需系统评估。通过既往案例的总结分析判断,昏迷时间越长、缺氧或(和)缺血性昏迷的患儿一般来说预后相对较差,且拖延时间越长,治疗有效率越差,对生命的威胁程度越高,严重者可能直接丧失生存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