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3版(2022年05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缺铁性贫血病人血常规指标的作用
威远县严陵镇卫生院 方红

缺铁性贫血属于临床常见贫血疾病,发病隐匿且病情复杂。缺铁性贫血发生后,患者的主要表现是外周血红细胞数量显著下降,明显比正常参考值低。若不能第一时间确诊疾病,早期进行有效干预,会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导致患者生存质量下降。血常规是临床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的常用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准确性好、安全性高等多种优点,还可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指导临床进行针对性治疗,迅速逆转患者的贫血状态。但很多缺铁性贫血病人并不了解血常规检查的原因及意义,也没有认识到血常规指标在缺铁性贫血诊断鉴别中的积极意义。


    平均红细胞体积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的作用


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属于缺铁性贫血的常用血常规指标,更是治疗缺铁性贫血期间了解患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变化时不可缺少的重要指标。既往临床发现,相较于地中海贫血,缺铁性贫血病人的红细胞计数明显更低。但伴随着临床对贫血疾病认识的加深,血常规检测技术的进步,血常规指标的重要性逐步凸显出来。


现今临床认为,若疑似贫血患者存在平均红细胞体积降低以及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升高,则可确诊缺铁性贫血,两项指标的检测敏感度与特异度达到90%及以上。其中,平均红细胞体积可敏感且有效地反映人体红细胞体积整体变化情况;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则可充分反映人体红细胞大小的异质性,还可反映人体红细胞增生、骨髓造血细胞的活跃性。疑似贫血患者只有平均红细胞体积降低这一变化,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处于正常状态,并不能及时排除地中海贫血等贫血性疾病的存在。但在诊断缺血性贫血这一疾病的时候,应用这两项指标评估,往往可发挥较好的诊断价值,误诊率比较低。但实际检查时,并不能单纯依靠这两项指标达到诊断目的,所以还需结合患者的症状表现与个体差异,其中老年人、绝经女性、育龄女性与妊娠女性有很高概率发生缺铁性贫血。


血红蛋白的作用


临床多通过血红蛋白浓度评估判断人体是否发生贫血或贫血严重程度。对于缺铁性贫血患者而言,血红蛋白浓度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正常情况下,人体合成血红蛋白需要铁、珠蛋白以及卟啉这3要素。若血红蛋白合成期间缺乏3要素中的任何一项,均可导致血红蛋白的合成量减少,并且会导致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下降。若人体血红蛋白含量过少,则可导致细胞体积逐步变小,让细胞发生大小不均的变化。所以临床实际检测过程中,应将小细胞低色素性转变作为鉴别诊断缺血性贫血的主要依据之一。人体红细胞发育成熟的过程比较复杂,需经历很多次的分裂以及DNA复制。在这一过程中,血红蛋白合成量会逐步增加。在红细胞发育-成熟这一阶段,还会发生浆、核等变化。在这一过程中若有维生素B缺乏现象,则会令DNA复制受阻,最终导致贫血发生。其中,机体缺铁导致血红蛋白合成量下降,这种类型的贫血被称作缺铁性贫血。


诊断标准


贫血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贫血的诊断标准也不一样。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如下:1.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男性血红蛋白水平小于120g/L,女性血红蛋白水平小于110g/L;平均红细胞体积小于80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小于26pg;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小于0.31;红细胞形态存在明显低色素表现。2.存在相对典型的贫血症状表现及缺铁性病因。3.血清铁或是血浆铁小于10.7μmol/L,总铁结合力大于64.44μmol/L。4.运铁蛋白的饱和度小于0.15。5.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大于0.9μmol/L,或是血液中原卟啉大于0.96μmol/L,或是红细胞游离原卟啉/血红蛋白大于4.5μg/Hb。6.骨髓铁染色结果是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幼粒细胞小于15%。7.血清铁蛋白小于14μg/L。8.采用铁剂治疗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