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的命算是捡回来了”“侄子的同班同学因玩这个游戏休克住院”……据长沙电视台政法频道报道,近日,一种通过特定动作让体验者快速达到窒息缺氧状态的“死亡游戏”,在校园内流行起来。孩子们称这个游戏为“梦回大唐”或“死亡三秒”,游戏中包含的危险动作令家长们非常担忧。还有网友表示,近期,其侄子的同班同学因玩这个游戏休克住院。
游戏参与者频出意外
2014年,石家庄一名中学生在玩“死亡游戏”后,全身抽搐并意识模糊,经医院抢救后整整吸氧三天后才恢复正常;2017年,长沙一名大学生在玩“死亡游戏”后昏迷倒地,导致重型颅脑损伤……“死亡游戏”其实并不新鲜,最早源于东南亚青少年当中,20世纪90年代末传入我国,在部分城市的少数中小学和大学校园传播。
有网友表示,该游戏此前就曾在校园流行,但当时并非叫“梦回大唐”。一位贵州网友表示:三秒钟就失去了意识,醒来后意识很模糊,只记得自己做了很长的梦,做的梦也很模糊,然后我醒了,直接蒙了,是被旁人掐人中醒来的,他们说我晕的时候会抽搐翻白眼,叫了一分多钟才醒。
憋气缺氧导致休克,会对大脑造成永久损伤,严重的可能窒息死亡。湖南益阳一名家长称,孩子在玩这个游戏后迅速晕倒,发出尖叫、满脸冷汗,直到第二天还感觉头痛头晕。“儿子的命真的算是捡回来了”,家长的惊惧中,包含着对孩子脱离险境的庆幸,更包含着对难以预料危险的后怕。这名家长的感慨与经历,给所有孩子及家长敲响警钟。不少家长留言表示抵制这个游戏:“大家多跟孩子交流一些学校里的日常,问一问有没有人玩类似的游戏,如果有,一定要告诫孩子不要去跟风玩。这个游戏很有可能会引起死亡。”
拒绝意外切莫模仿
死亡不是游戏,窒息并不好玩。此前,教育部获悉“死亡游戏”在学生中传播的情况后,坚决制止此类危害身心健康的不良游戏在学生中传播、蔓延。相关省市采取有效措施,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揭露此类游戏的危害,严令禁止学生尝试这种游戏,同时密切关注学生业余生活。教育部还要求各地中小学校深入开展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提高中小学生道德素养,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健康有益的课余活动。同时要求中小学校进一步加强管理,保障广大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警方也曾针对这个游戏发布过提醒,这种游戏很危险,切莫模仿。家长一定要警惕,不要将该游戏行为当成是孩子间的正常打闹。
网上还流传一些学校发布的提醒,告诫家长和老师注意,严禁学生玩这个游戏。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黄刚介绍:“死亡游戏”过程中,长时间站立、深吸气并(用力)憋气,再用力压迫胸廓及心前区限制胸廓运动,这些一系列动作可以导致短时间内静脉回心血流量大幅下降,致使大脑、心脏及其他脏器供血供氧不足,进一步出现眼前发黑等晕厥前状态,严重者出现晕厥(意识丧失)等症状,影响其他器官功能状态并危及生命。
为了预防这种危险游戏的传播,家长和学校需要共同努力,提供正确的引导和监督。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同时也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自制力。因此,家长和学校有责任帮助他们认识到这类游戏的危险性,避免悲剧的发生。此外,学校和社区可以组织更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体育竞赛、艺术创作、科技创新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减少他们接触和尝试危险游戏的机会。家长也应该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教育和成长过程中,通过建立开放的沟通渠道和参与共同的活动来加强亲子关系,同时教育孩子如何识别和拒绝不良诱惑。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安全、健康、有益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在探索世界的同时,学会保护自己,远离危险。(本版文字综合央视新闻、长城新媒体、《光明日报》《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