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4版(2022年04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血小板,作用大
仪陇县人民医院 吴英

小小血小板,个头虽然小,作用却巨大。当我们受伤出血,或者因别的原因导致血管破裂时,我们血液中的血小板会马上跑到伤口处,一个一个地聚集起来并黏附在伤口上形成止血栓,起到初步止血的作用。另外,这些血小板还会释放出一些促进血液凝固和血管收缩的物质,形成一个牢固的血凝块,止血工程就此告成。


血小板是人体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之一,是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浆裂解脱落下来的有生物活性的小块胞质。巨核细胞虽然在骨髓的造血细胞中为数最少,仅占骨髓有核细胞总数的0.05%,但其产生的血小板却对机体的止血功能极为重要。正常血小板呈两面微凸的圆盘状,体积非常小,直径约1.5~3um,无细胞核,具有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和黏附、释放、聚集、血块收缩及促凝等强大功能。当血管因创伤而失血时,血小板在生理止血过程中的功能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创伤发生后,血小板迅速黏附于创伤处,并聚集成团,形成较松软的止血栓子;第二阶段主要是促进血凝并形成坚实的止血栓子。


正常人血液中的血小板数量会维持在100×109/L~300×109/L,不多不少,功能正常。当血小板计数大于400×109/L时,即为血小板增多。原发性血小板增多常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常见于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及癌症患者,此类增多一般不超过500×109/L,经治疗后情况改善,血小板数目会很快下降至正常水平。脾切除术后血小板会有明显升高,常高于600×109/L,随后会缓慢下降到正常范围。当血小板计数小于100×109/L时,即为血小板减少,常见于血小板生成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等;血小板破坏增多,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戈谢病等,消耗过度,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家族性血小板减少,如巨大血小板综合征等。


当一个人体内血小板过少时,也许就要输注血小板了。临床上常用的是单采血小板,单采血小板最大的优点是相对安全,受血者只需要接受一个献血者的血小板即可达到治疗量,可以降低发生HLA同种免疫反应和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一袋单采血小板可以使因止血困难而濒临死亡的病人起死回生。单采血小板主要用于救治一些因各种原因造成的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的患者,一般常见于手术患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移植的血液病患者以及各种癌症患者等。捐献者一次便可以向病人提供1~2个治疗量的单采血小板,相当于献全血分离成分的5~10倍,不但快捷有效,而且可以大大减少因输入多人份血小板产生的副作用。捐献单采血小板与捐献全血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捐献单采血小板须利用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将需要的血小板成分分离提取出来,同时将其他血液成分回输给献血者,全过程约1~1.5小时,会有采血人员全程精心呵护。
单采血小板的体检条件有哪些?


1.符合献血者健康征询条件;


2.符合捐献全血的身体检查标准和各项血液检测标准;


3.血小板计数(PLT)≥150×109/L且<450×109/L;


4.红细胞比容(HCT)≥0.36;


5.男女体重均≥50公斤;


6.手臂上的静脉较明显,无进针不顺史;


7.已献过全血者:6个月以后可再次献全血,3个月以后可献单采血小板;已献过单采血小板者:2周后可再次献单采血小板,4周后可献全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