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2版(2022年04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白衣川军的变与不变
本报记者 温韬 陈丽娜 侯文瑾 李芯怡

 从武汉、石家庄,到瑞丽、西安、郑州,再到如今的吉林与上海,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3年来,每一场疫情防控的大仗硬仗,白衣川军的身影都不曾缺席。


    用逆行践行使命,用行动护佑人民,逆行出征的白衣川军步履不停,始终心怀感恩。


    每一次“战疫”中,白衣川军都会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面对变化多端的病毒,然而不变的,是一颗颗火热的真心,是坚信能取得胜利的信心,是为患者健康护航的仁心。

变化1 移动核酸检测车成“新战友”

 2022年4月2日,7台移动核酸检测车在吉林世纪广场一字排开,队员们严格按照流程穿衣戴帽,依次规范入舱、出舱,对讲机里应外合,队长全程指挥调度……


 很难想象,这7台移动核酸检测车来自3000公里外的四川,就在不久前,它们载着四川援吉林的307名队员,从祖国西南大地星夜驰骋来到吉林。


 3月30日、31日,四川成建制出动7辆移动核酸检测车、2辆指挥车、1辆物资运输车,并从9个市选派具备核酸检测车实际工作经验或有培训经历的检测人员和院感防控人员共307人(含工程师5人),组成援吉林省吉林市核酸检测队,紧急支援吉林省吉林市。


 自今年2月正式投入使用以来,四川移动核酸检测车未经历过跨省作战,现在,这个服役不到两个月、从出过远门的“新兵”要穿越大半个中国,跋涉近3000公里“作战”。长途行驶是否安全?能否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到达?面对和以往完全不同的“出征”方式,队员们心里没底,但他们做好了面对重重困难的准备。
 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要求,车队必须在4月1日24点以前赶到吉林市。然而,车辆硬件问题要排查,司机和车也需要磨合,出于安全,车辆还不能行驶太快。


 时间紧,任务重。为了能在规定时间内赶到,尽快投入到“战斗”中,司机们在路上利用碎片化时间休息。终于,在4月1日17点到达吉林市,比规定的时间提前了7个小时。


 3000公里的颠簸并没有让首次远征的“新兵”抛锚,短暂休息后,核酸检测车紧急投入工作中。


 有了“新战友”的加入,队员们的“作战士气”也进一步提升。


 四川援吉林核酸检测队领队张志强告诉记者,每台核酸检测车配备27名医疗队员,其中队长、副队长、院感专家各1名,实行四班倒,每班6名队员24小时滚动作业,单日检测量可达10万管。

变化2 应急速度快到“拎包就走”

 自4月4日9点前往上海的受援实验室开展工作,直到4月6日24点结束当天的工作,自贡市援助上海核酸检测队队长肖利仅睡了不到8个小时。


 “刚开始是要忙一些,实验室里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修正,队员们的培训不能落下,党支部总结会议要按时召开”。初到上海,千头万绪的问题摆在肖利面前。面对有着2400多万人口的上海,每天最大量超1万管的核酸提取与扩增工作,肖利和其他19名队员们依然保持着最佳状态。


 肖利是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副主任,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已多次带队前往外省支援抗疫。4月2日,他再次临危受命,于次日千里驰援上海。


 与年初前往郑州支援抗疫的平静心情不同,此次上海暴发的疫情,让肖利深感压力。接到上级领导通知后,他开始在自贡市内选择队员组建队伍。“必须要骨干,要精兵强将”。


 “这次出征支援,我们的应急反应速度更快了,整个流程也十分顺畅,每个环节都层层把关。”肖利告诉记者,他当时可谓是“拎包就走”。


 4月3日上午9点10分,在出征途中,自贡市援沪核酸检测队临时党支部成立,共有8名党员和预备党员。“这次到上海,面临的是一场‘阵地战’,要做好持久作战的准备。病毒在不断变化,我们也在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跟病毒掰手腕的能力。”肖利表示,只要队伍里有党员在,他就不担心,带着信仰战斗的队伍,是不可战胜的。


 “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20名队员上下一心,投入“战斗”。

变化3 “老将”上阵技能成熟多样

 “明天你随队前往支援长春。”


 “好。”


 3月31日下午,正在医院值班的南充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夏腾飞接到了通知他第二天前往长春支援抗疫的电话。


 其实,早在2020年时,夏腾飞就曾前往武汉支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抗疫,可谓是一名“老将”。和当时去武汉支援时忐忑的内心不一样,“老将”夏腾飞表示,“这次心里很有底。”


 然而与武汉不同的是,这次夏腾飞支援的是长春市工人体育馆方舱医院,主要负责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医疗工作,“之前在武汉时,我主要负责重症监护室的工作,一个医生最多负责5个病人,我们主要把这些患者照顾好,治疗好。而在方舱医院,一个医生要负责管理更多的病人,从一个‘服务者’变成了‘管理者’。”夏腾飞解释道。


    工作模式的变化,让夏腾飞还是有点不适应,“模式不一样,就学呗,边干边学,很快就适应了。”如何快速评估患者症状、如何解决患者的诉求、如何安抚患者等一系列的问题都要夏腾飞快速掌握。同时,他还要格外关注队员们的心理状况。


 同样作为再次出征的“老将”,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的检验师凌浩是宜宾市援沪核酸检测队的主力队员之一。今年1月,凌浩请缨援助郑州抗疫,在前线支援核酸检测工作,连续奋战了21天,在实战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支援工作的特点就是样本量大、时间紧和环境陌生,这些都需要迅速适应。”有了在郑州的经历,凌浩说,到上海后,不仅能更快地穿脱防护服,更能以熟练的加样技巧应对比支援郑州时更大的样本量,在每个班次下来后,他都能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比同岗的队员多做出四五批样本。(下转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