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0版(2022年03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护士自制“爱心背包”化解患者尴尬
周霞

刘大爷日前在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胸外科进行了肋骨骨折手术,由于病情需要,术后还需带引流瓶。看着引流瓶里时而涌入带有血液的引流液,刘大爷一直躲在病房里不敢出门。但为了不耽误康复训练,刘大爷还是鼓起勇气提着引流瓶走出病房,小心翼翼地贴着墙行走,一旦有人经过,刘大爷立即停下脚步,慌忙背过身去。刘大爷的异样神态引起了当班护士的注意。在护士的开导下,刘大爷才难为情地开了口:“提着身上这瓶脏东西走路,太尴尬啦!又担心没提好把管子扯掉了。”


刘大爷的话让胸外科护理人员意识到,给予患者人文关怀同样至关重要。为此,胸外科全体护士一起反复琢磨,准备为患者们制作一个属于他们的“爱心背包”。


从是否符合院感要求、是否能够重复使用、如何消毒、病情是否允许等方面多重考量并展开热烈讨论,到布料选材、包包大小、吊带长短等外观方面各抒己见,胸外科护士们着力制造一种适用于科室各类引流装置的功能性“爱心背包”。好不容易方案定下来了,护士王思竹利用业余时间当起了“裁缝”,在她的巧手下,一款专门为术后带管患者定制的“爱心背包”诞生了。


包包算是做出来了,但如何使用才最方便得验证过后才能知晓。为了能够收集到更多有效意见,胸外科在某患者术后下床的第二天,为他提供了“爱心背包”,并手把手教其使用、放置、调节、观察的方法。当询问该患者的适应性时,他说:“太实用了,减轻了好多负担,昨天我下床都一直拎在手上,这个包简直像个‘天使’一样。”该患者表示非常感谢。


优质医疗与人文关怀并重,让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真真切切感受到医院的“温度”。“爱心背包”在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胸外科使用以来,广受患者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