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0版(2022年03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高校医院为师生配备“救命神器”
文/图 吕行

最近,电子科技大学的校园内出现了一些小巧精致的绿色盒子,在教学楼、食堂、宿舍区、运动场、图书馆、老年康养中心都有它们的身影。别看它小小的,一副不起眼的样子,关键时刻却能救人一命。这个小盒子有一个名字——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为切实为师生办实事,提升校园急救水平,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电子科技大学医院牵头,联系爱心企业捐赠,在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沙河校区“上线”了首批7台AED设备。

AED进校园,有效培训是关键


设备到位了,培训也要跟上。据了解,电子科技大学医院2021年启动“师生健康·中国健康——急救进校园,救在你身边”活动以来,成立专业急救培训专家团队,由内科主任卢琳琳担任组长,由急诊科、内科、外科等骨干医护人员担任组员,面向多个学院、部门共开展10余场急救知识培训,共计2000余名师生、员工参加了培训。


专家团队精心筹划准备、创新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理论讲解和现场实践操作加演练的方式,向参加培训的老师和同学介绍了掌握救急技能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急救意识、如何迅速判断施救方式、如何在有效的抢救时间内进行应急救护,为挽救生命抢占先机。


电子科技大学医院清水河院区内科主任卢琳琳表示,普及AED操作技能是推广AED的前提条件,而学校则是普及AED操作技能的理想场所,学校配AED,是“急救进课堂”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仅科普作用不容忽视,而且有利于调动其他公共场所配备AED的积极性。


赛训结合,救命必须“动真格”


“先生,先生,你怎么了?”来自医学院的闭凡峰、苏雨璟同学双膝跪在假人模型前,十指交叉,交替进行胸外按压。随后,他们先将人体模型头部偏向一侧,并检查口腔有无分泌物。高声呼救,放平四肢,判断脉搏,开放气道,连接AED,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完成这一连串的救助之后,现场师生都松了一口气……一场急救技能比赛正在电子科技大学医院的报告厅里举行,这是电子科技大学第一届大学生急救大赛的现场。
“在这次比赛之前,我对自动体外除颤仪没什么太多的了解。但现在它让我对自己和同学的生命安全放心多了。”来自信息通信与工程学院的许珂凡同学说道。


来自12个学院,53支参赛队,共159位同学参加了比赛,大赛历时一个月,分为集中培训、一对一指导、自由练习、预赛、决赛5个阶段进行。比赛分为专业组和非专业组,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角逐。最终,有6支专业组队伍和12支非专业组队伍脱颖而出,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赛训结合的方式为同学们提供了学习急救知识、掌握急救技能的平台,形成了“以赛促教、以赛带教、以赛带学”的学习氛围。同学们不光自己学,还带动身边的同学一起学,让更多的人“懂救护、会自救、能互救”,提高了校园的整体急救能力。


入选首批教育部急救教育试点学校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2022年1月,电子科技大学成功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


电子科技大学医院院长徐静静谈道,“相较于一般性公共场所的现实保障功能,让急救、自救的设备及理念进入校园的意义更为深远。高校普及急救技能教育,彰显了‘知识守护生命’的理念。普及急救技能教育,应成为高校亟须补上的‘必修课’,我们作为高校医院的医务工作者,既是医生又是教师,任重而道远。未来,我们将全面系统地编写急救教育教材,设置急救技能教育课程,并进行知识考查和急救演练。通过系统的急救科普教育,使广大师生在遇到险情时,既能勇于伸出援手,又能正确使用急救设备、设施,进行科学救助。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因不当施救造成的伤害,提升急救参与率和成功率,为每个家庭的幸福和谐提供坚强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