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6版(2022年01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既授人以鱼 又授人以渔
——记遂宁市中心医院对口帮扶理县人民医院执行副院长刘静
本报记者 侯文瑾

理县,这个坐落在四川省阿坝州东南缘的高原小城,在山高谷深、自然风光秀丽的地域名片背后,当地群众还要面对健康需求得不到满足的真实困境。2018年,按照四川省卫健委对口支援工作安排,遂宁市中心医院普外科主治医师(现副主任医师)刘静请缨到理县开展为期1年的对口支援“传帮带”工作。如今,心系高原群众健康所需的刘静又因为遂宁市中心医院与理县人民政府共建紧密型医联体,仍然身处理县,担任执行副院长,持续为理县人民医院的建设添砖加瓦。


1月,高原的冬天比成都平原冷得多,站在农历的岁末,回想起近年来帮扶工作的点滴,刘静的一颗赤子之心在寒冬里发光发烫。以一己之力,将温暖和健康带上高原,他书写了一份无悔的答卷。

从管理上落笔
书写医院发展战略

2018年,刘静作为临床的普外科医生,主动申请加入“传帮带”工作时,对理县人民医院的医疗情况在心中已经有了底,这一次,他作为理县人民医院执行副院长赴任时,身上的责任与担子比先前更重了。上任伊始,刘静更深一步地对理县经济社会、地理交通、人口和年龄结构、民俗文化、近年来疾病发病率进行充分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大胆提出“1230”医院发展战略。通过“1+N”帮扶模式,将科学的管理制度、专业经验和技术向理县人民医院“移植”,重点开展人力支援、技术帮扶、质量管理、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工作,着力提升其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随后,他参与修订完善相关规章、制度、规范、流程等91项。确立了建设普通外科、消化内科、骨科为代表的县、州级重点专科建设3年规划及学科的自评工作;完善合理用药约谈制度,制定了理县人民医院进修管理办法,修订了理县人民医院手术权限的审批、中药房的归口管理工作。完成了全县四季度的医疗护理院感质控工作。积极推进单病种上报及临床路径工作,完成医院等级评审填报。


规范管理上的规章制度和解决业务上的实际问题,是刘静要将理县人民医院的工作“带起走”的两支桨。“梳理下来我发现,想要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需求,我们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留下更新的技术、填补全县学科空白、让群众能在当地就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时间短,任务重,还需要可持续发展。”按照现在的情况看来,通过他的协调,在遂宁中心医院的支持和支援队员的共同努力下,他们的设想已经一一落了地。

在学科建设上下苦功
实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

“能在家门口做血透治疗真是太好了。以前每周要到汶川去两三次,车费、生活费及治疗费开支大,来回折返也很麻烦,现在我们自己的医院就可以做血透了。”2021年4月24日,理县人民医院血液透析室正式开诊,在科室接受血透治疗的患者刘某难掩喜悦之情。


目前理县人民医院能够开展普通血液透析,为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顽固性水肿、高钾血症及部分急危重症患者提供血液净化技术服务,血透室里的3台设备都保持着较高的使用频率。这是刘静目标清单里完成的一小步,但对于理县来说,血透室从无到有,是完成了学科发展的一大步。“刚来医院的时候,血透这一块可以说是‘一贫如洗’,设备、人员、技术什么都没有,我们只好从专业培训、院感、质控等各个方面,一项项地从0起步,前后用时3个月。”看到现在患者能在家门口接受治疗,刘静倍感欣慰。


群众的需求是他最大的关注点及发展重点。了解到理县地理环境复杂,塌方频发以及交通上的不便,造成当地创伤患者较多,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重点工作任务,刘静通过前期的调研、论证、分析,决定筹建理县创伤救治中心,以提高当地创伤患者的救治率。借助遂宁市中心医院的资源,积极邀请遂宁市中心医院急救中心副主任杨波进行实地指导,组织专业骨干前往遂宁中心医院进修学习。目前中心改建完成,设施设备均已到位,人才储备业已完成,拟于近期投用运营。未来,中心还将对县域内各类创伤急救、处置、转运发挥强大的枢纽和辐射效应。


近两年来,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刘静还整合派驻理县的专家团队积极参与制定各种防控措施,规范三级预检分诊,抓好通道建设,对核酸检测进行专项帮扶,对检测流程进行优化,完善发热门诊及预检分诊设置,高质量建成PCR实验室及负压病房,新冠病毒核酸实验室顺利通过四川省PCR实验室室间质评。
从无到有的同时,刘静还兼顾现有科室的从弱到强。帮扶期间,他主持将骨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列入3年州级重点专科建设计划,按照评审标准进行梳理自评,查漏补缺,经申评,医院申报创建的3个县级重点专科已通过验收。

解群众“燃眉之急”
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

一纸托管协议,一名执行副院长,牵起的是遂理“一家亲”的坚实桥梁,是医疗改革的“遂宁样板”,开通的是群众看病就医的“绿色快车道”。


据刘静介绍,也正是因为理县的地理区位特点,对外科、眼科的需求居高不下,走出高原接受治疗的患者更是寥寥无几,如何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资源?他身体力行地给出了答案。刘静首先是一名专业技术过硬的外科医生,其次是一名管理者。基于此,他同时开启了“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的“输出模式”。


2018年,作为外科医生参与传帮带工作期间,刘静就将理县人民医院外科医生黎安翔收为徒弟带在身边,教授其新技术和常见病的手术方式。“作为当地外科医生中的中流砥柱,我决定让他掌握更多技术,好让当地群众的常见病在家门口就能解决。”刘静将“徒弟”的好学和成绩都看在眼里,2019年回到遂宁的刘静推荐黎安翔到遂宁市中心医院继续学习腹腔镜技术;2020年医联体建设中,再次在理县带教这名徒弟。目前,黎安翔医师已经能熟练使用腹腔镜开展手术,解决阑尾炎、胆囊切除、开放型腹股沟疝、肠切除等常见问题,让当地群众享受微创、舒适的医疗服务。


考虑到白内障以老年人居多,让眼科这样精尖的技术在短时间内补齐短板也是不现实的,在遂宁市中心医院党政领导的支持下,刘静牵头统筹协调两院,将有手术需求的群众一一提上日程。“婆婆,眼睛往最亮的地方看。”“点了麻药,等会儿有啥不舒服你就说哈。”去年4月,遂宁市中心医院眼科中心主任医师杨旭和主管护师刘全坤,长途跋涉345公里到达理县人民医院,在当地医护的配合下,为平均年龄70岁,最大年龄82岁的15名患者开展白内障手术。为完成白内障手术,杨旭、刘全坤还专门从遂宁带去手术专用的超声乳化设备,术中,杨旭还不时地通过助手镜对理县的同道进行现场手术指导。除此之外,还协调邀请到遂宁市中心医院关节外科主任银毅,指导理县人民医院外科团队为患者陈奶奶实施“右膝关节置换术”,该手术在理县人民医院尚属首次开展,填补了理县人民医院骨科技术的空白。


在遂宁市中心医院3年的帮扶及1年的医联体建设加持下,理县人民医院的整体水平及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县域内就诊率不断提高。在2021年四川省卫健委发布的四川省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的评估中理县人民医院达标,在阿坝州内位列第7名,州内末位的状态成为历史。


辞旧迎新,刘静对理县人民医院的建设和理县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还有着新的展望。此时此刻,刘静的爱人也正在九寨沟县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同是医务工作者的夫妻二人正以奋斗的姿态为阿坝州的医疗卫生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