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2版(2021年11月2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突发疾病“被迫”休息的“笨”医生
文/图 凌昆 谢小英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样的人,也可能就在我们身边。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医务部部长何书经用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地干好每一件平凡的事,践行着小人物式“为国为民”。


    而在最近成都新冠疫情持续严峻的情况下,何书经破天荒地要休息了。休息,对于他来说,真是太难得了。如果不是由于用眼过度再加上高强度工作刺激造成视网膜脱落,如果不是需要等待下周一的手术,“休息”二字的后面,可能不是问号就是省略号了。

 

事事亲力亲为才放心

 


   “没办法,脑壳生得笨,就只有勤快一点。”被大巴山灵山秀水滋养出来的何书经,生就一副专家的气质,遇事稳重、从容淡定,而他一直说自己是一个“笨人”。


    这个“笨人”的勤快,可不是只有一点。医务部部长,常常被人戏说是一个“累死不讨好”“干好了不是人”的岗位。2019年,何书经便从消化内科主任岗位调任到这个岗位上。


    为什么说“累死”,何书经说,全院约70%的工作,都是医务部牵头做。“配合的部门往往花一个小时做,但是牵头部门要花一个星期梳理、沟通、协调。”何书经所在的医务部,要管全院与医疗相关的科室,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与医疗技术是三大基本板块。而“不讨好”,是因为医务部涉及督查医疗质量、调配全院医生,“你处罚别人,肯定会得罪人。”


    而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防控,让这个“累”更是升级翻倍。发热门诊、急诊、隔离酒店、疫苗保障、核酸检测等疫情防控的重点,都是医务部负责,面广、事多、量大,“工作量很大,人员紧张,只有加班加点做,没办法,作为部长,肯定要带头。”何书经表示。


    最忙的时候,何书经给自己买了一箱方便面放在办公室,因为从办公室到食堂的那段路,稍微有点远,来回需要10多分钟,为了节约了这10多分钟,他常常就在办公室里吃方便面,有一次被同事看到了,告诉了何书经的家人。“我们知道了,就让他中午开车回家吃,其实我们住得离医院很近。”何书经女儿说,必须要保证父亲的营养,他不年轻了,马上要60岁了。


    在医务部其他人看来,累,除了事情本来就多,还因为何书经爱操心,每件事必须自己亲力亲为才放心。2020年初,晚上10点过,何书经电话安排一名新冠肺炎疑似患者的转移,本来与相关负责人交代好就行了,但何书经还是不放心,转运的救护车司机、隔离点的医生、院感人员……涉及的每个环节、每个人,何书经都要电话通知到、交代到,他才放心。


    但终究是岁月不饶人,何书经的身体有点扛不住了。好几次,何书经突然心慌、胸闷,就像坐飞机降落时的那种失重感。何书经知道,这是因为自己心脏不好,加上疲劳所致,只好马上躺在沙发上休息一下,“年纪上去了,确实不如年轻人经得住扛。”

 


视网膜脱落急哭女儿

 


    就这样,何书经自己也从不提休息,也没有休过假。10月底,成都疫情又出现反复,何书经再次开启去年疫情最困难时候的连轴转工作模式,索性就在办公室备起了一张折叠床,工作没日没夜,但有序开展。


    11月6日(星期六)早上,天下起了小雨,何书经忍着一夜没睡的疲惫,在医院24小时核酸采样点巡查,突然,右眼中的世界缺损了一块,视野中6点到9点这个区域变黑了,眨了眨眼,还是黑的,用力揉了揉,依然这样,何书经闷在心里想:“应该没什么大问题吧,等两天再说。”


    第二天上班、开会,不仅黑色区域没有消失,而且视力也开始下降,右眼开始慢慢模糊,“后面休息一下,应该会慢慢恢复的。”何书经还是无暇顾及,到了晚上,眼睛开始有了异物感。


    何书经的不适,家人知道了,让他第二天早上去检查一下。此时,何书经还在犹豫,“算了,现在工作太忙了,休息一下就好了,你们看,晚上的电话都没停过。”听了这个话,何书经的妻子还是不放心,让女儿立即在网上预约了眼科早上第一个号。


    何书经想了想,还是觉得有点耽搁工作,星期一早上7点不到就出门了,在办公室待了会儿,然后赶紧找到眼科看了看,眼科医生认真检查、讨论了一个小时,最后诊断为视网膜脱落,建议:必须手术。


   “是视网膜脱落。”何书经电话里风轻云淡地告诉女儿何小雨(化名)。但何小雨觉得很可怕,本来父亲就有高度近视,现在视网膜就脱落了,以后会不会失明啊?本想继续追问父亲的情况,何书经却说:“现在很忙,还没回家,等会再说。”何小雨急哭了,忍不住说:“你这种情况还不回家!”何书经把工作交接了,给院领导汇报了情况之后才回了家。


    此时,被疫情防控推着走的何书经,终于暂停了脚步,歇口气,等周一的手术。但他手上的电话还在不断地响。24小时核酸采集点轮转的人员调集齐了没有?待命的采样人员和物资准备好没有?核酸检测基地运转情况如何,能不能保证4~6小时出报告?各住院部防控流程能不能通过市上专家的检查?全院医生“依法防疫”的意识是不是真的入了心了?这些都是他放心不下的事。

 


“我就想当一名好医生”

 


    这个当口,正是成都本轮疫情紧张的时候,不仅医院要抽出医务人员参与大规模的核酸采集工作,还要严防院内感染风险,守住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医务部的工作也更加忙碌而繁重。


    作为一名党龄快30年的老党员,何书经看到手下和临床医生们恪尽职守、勇于担当,他为自己不争气的身体感到愧疚,又为医院团结抗疫的医生团队感到欣慰。


   “我就想当一名好医生。”何书经说,自己是从巴中市南江县的偏远山区走出来的,家里条件艰苦贫寒,从小体弱多病,那时当地还缺医少药,于是他立志要考上医学院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通过发愤图强,他成了当地第一个走出去的大学生。


    工作后,看到身边优秀的共产党员,也是为了成为一个更好的医生,何书经申请入了党,“用党的纪律来约束自己,提高自己,尽自己的所能,为百姓身体健康服好务。”何书经说,“连续两届温江区党代表、温江名医,对我来说,更多是鞭策,还是那句老话,组织需要我做什么,我无条件服从。在这个岗位上,就得这么干,不是我做,也会有别人来做,摸摸胸前的党员徽章,初心会热。”


   “其实像何部长这种,搞了几十年的临床,都是副高了,本来可以享清闲,却还选择到医务部这种又累又苦的部门来。”医务部副部长钟淑萍非常佩服这位领导,感激他常常包容理解年轻急躁的自己,用温暖和笑意去化解情绪。


    而看着闭着眼睛、右侧卧躺在床上等着手术,还不断接电话的何书经,女儿想起曾经和父亲的一段对话:“你上门诊,为什么把自己弄这么累,常常一个病人就讲一个多小时。”“有些患者坐公交车从大老远跑来,专门找我看病,如果不给别人讲细致了,那不是让别人白跑一趟吗,我不忍心啊。”是啊,这就是何小雨引以为傲的父亲,他认真、细心而无私,是她永远都无法超过的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