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4版(2021年06月1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四川省献血大使李璇——
走到哪儿献到哪儿
本报记者 侯文瑾

    6月10日,刚刚顺利结束了博士毕业论文答辩的李璇,作为四川省献血大使出现在世界献血者日的活动现场。李璇,一个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本硕博连读的“95后”学霸,不仅在本专业的学习上表现优秀,更是在献血的公益事业中留下了属于自己的“优异成绩”,谈及自己与献血“结缘”,李璇分享了她的献血故事。

 

在父母言传身教下
从“成人礼”开始走上献血路

 


    高三毕业时,李璇按农历生日计算已年满18岁。生日当天,妈妈带着李璇路过献血车,得知年满18岁就可以献血了,在妈妈的鼓励与带动下,见到妈妈毫不犹豫地献了血,李璇也学着妈妈的样子,鼓起勇气,挽起袖子,将无偿献血作为自己的成人礼,这也是她走向献血的第一步。


    第二次献血时,李璇已经走入大学校门,献血车开进四川大学江安校区的校园后,同学们积极踊跃,李璇也不例外。一直到那时,她只了解到献血就是献全血,还没有接触过献血小板。2014年,大二的一次活动,成都市血液中心与学校一起开展了“寻找川大血液代言人”的活动,也是第一次让李璇走进了成都市血液中心。这次的活动让她更进一步了解到什么是血小板,这是血液中心和临床上所需的最紧俏的成分。活动第二天,李璇就去血液中心献了人生中第一次血小板。此后,只要有时间,她就会到市里的血液中心献血小板。大三时,根据学校要求,李璇从江安校区搬到了华西坝,如此一来,到血液中心就更加方便了。

 


献血之余感悟生命
捧起宣传的“接力棒”

 


    李璇到血液中心的“打卡”频率明显高于常人,偶然的机会,认识到献血宣传大使王红虹老师,李璇更进一步地投身到献血志愿者的队伍中去。学校提出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修学分时,李璇果断地将血液中心志愿者作为自己的选择。2015年夏天,李璇在血液中心也目睹了不少人间冷暖。“经历过需要抢救的患者等待家人集体献血,还有不少年轻的军人排队为战友羊水栓塞的妻子献血……很多急需血液等着救命的场景,都很触动我。”献血,是一件意义非凡的事情,这一感受在李璇心里扎的根越来越深。随后,李璇还加入了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利用课余时间在血液中心当志愿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服务每一位献血者,其间自己也仍坚持献血小板。2016年,李璇获得了“国家无偿献血奉献银奖”,并在2018年和2020年两次获得“无偿献血奉献金奖”。2018年,李璇还被推选为四川省献血宣传大使。


    截至目前,据成都市血液中心统计,李璇总共捐献全血2次,共500ml,捐献血小板95次,共178个单位。
    如今,毕业后的李璇已经获得了外地的工作机会,她十分坚定地表示,“今后不论自己在哪个城市,献血仍然是我的一份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