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5版(2021年06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成都中医药大学博物馆奇妙之旅(二)
1000多年前的古人刷牙吗?
本报记者 李妍婕

     “保持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不仅能够预防疾病,在古代也是‘礼’的体现。”博物馆管理员蒋林玲介绍。


在成都中医药大学博物馆里,有一个特意开设的“室雅人洁”展区,通过历史遗留的公共卫生设施、个人卫生用具等实物展示,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古人的卫生理念和防病方法。


而在“室雅人洁”展区中,以“唐代骨制牙刷柄”最为亮眼。它是1984年在发掘成都指挥街唐宋遗址时发现的,是我国目前出土的最古老的牙刷。牙刷柄长17.8厘米,外形扁平,上宽下窄,看上去只是一根前宽后窄的骨签,在其顶部钻了两排共12个孔洞,类似现代牙刷中用于插刷毛的地方。


    蒋林玲说,当时所植入的刷毛为马尾毛,虽年代久远,牙刷头部所植入的毛束已经消失,但牙刷柄仍很完整。此种精致考究的牙刷,虽在当时并非普通人所用,但证实了植毛牙刷在中国已经出现。


    那么牙刷到底起源于何时?古人是从唐代开始刷牙的吗?日常他们又怎么保护牙齿呢?

 

漱口、揩牙、牙签,健齿法真不少

 


    在人类与疾病的抗争中,中国古人很早就认识到口腔卫生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出现了诸如漱口、牙签、揩牙等健齿的方法。


   《礼记》中记载有“鸡初鸣,咸盥嗽”,说明两千多年前人们就已经有漱口的意识,养成了早晚漱口的习惯。


    同时,他们还意识到,出现坏牙齿的原因就是因为吃过饭不漱口。那古人用什么漱口呢?


    其一是盐,盐水漱口的好处很多。唐代孙思邈说,每天早上用一小撮盐和温水漱口,能使牙齿牢固。


    缺点是成本高。由于古代的盐都是政府垄断的,资源稀缺,只有达官贵人才能用得起。


    其二是茶水,便宜,普通人家都能用得起。


    苏轼在《漱茶说》记录:“吾有一法,常自珍之。每食已,辄以浓茶漱口,烦腻既出,而脾胃不知……两齿便漱濯,缘此渐坚密,蠹病自已。”就是说,吃完饭后用茶水漱口既可清除牙齿缝中的食物,有利于坚固牙齿,又有清热解毒、化腐去淤的功效。


    在敦煌莫高窟壁画中,有14幅揩齿图,分别绘于唐、五代、宋。其中有一幅唐代壁画《劳度叉斗圣图》,身穿袈裟的和尚蹲于地上,左手托漱口瓶,右手中指正在搓前齿,这是典型的古代关于口腔保健的绘画。


“牙签”在西晋就有记载,陆云在致其兄陆机书有云:“一日行曹公器物,有剔牙签,今以一枚寄兄。”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说:“柳枝去风消肿止痛,其嫩枝削为枝,剔齿甚妙。”建议大家用柳枝剔牙,不仅能去除牙缝里的残渣,还有消肿止痛的功效。

 


“柳枝”到“植毛”,牙刷的不断演变

 


    史书记载,最早的牙刷叫“柳枝”,起源印度。在1800年前,印度就有了用杨柳枝或柳枝清洁牙齿的习俗。其方法是将杨柳枝头咬软,或成絮状,轻轻揩刷牙齿,以达到“香而光洁”之效果。


    我国东汉的佛教翻译家安世高所译《温室经》中说:“澡浴之法,当用七物。何谓七物。一者然火,二者净水,三者澡豆,四者酥膏,五者淳灰,六者杨枝。”并指出:“杨枝揩齿,可使‘口齿好香,方白齐平’”。说明最早的牙刷雏形——杨枝,开始传入中国。


    唐代时,已经出现了骨质牙刷柄,但人们更喜欢用杨柳枝做牙刷,就地取材,省钱方便。所谓“晨嚼齿木”,就是把杨柳枝泡在水里,要用的时候,用牙齿咬开杨柳枝,里面的杨柳纤维就会暴露出来,好像细小的木梳齿,是很方便的刷牙工具。


    唐代医学家王焘认为,杨柳枝加工后可以剔除牙垢,且具有“祛风、消肿、止痛”之功效。


    从五代十国到北宋,牙刷柄有了象牙材质的,并且制作更加精美。


    南宋时,市集里已经有专门制作、销售牙刷的店铺。那时的牙刷是用骨、角、竹、木等材料制作,在头部钻毛孔两行,上植马尾。


    元代出现了咏颂牙刷及其功能的诗词。郭钰《静思集·郭恒惠牙刷得雪字诗》云:“南州牙刷寄来日,去腻涤烦一金直。”说明牙刷已经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


    考古学家对明代出土文物考证,当时人们的牙齿侧面已经出现了楔状缺损,与现代人们刷牙方法不当等原因所致的牙颈部楔状缺损部位、形态完全一致。这就表明,明代人们使用植毛牙刷已经很普遍了。


    1295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将中国的植毛牙刷带回欧洲,此后,世界大部分地区才开始陆续认识和使用植毛牙刷。

 


牙粉、牙膏齐上阵,让你吐气如兰

 


    当牙刷的形态和功能越来越完善后,古人还是继续用盐和茶水刷牙吗?


    宋代,出现了“牙粉行”, 专门出售中药配制的牙粉。


    苏轼和沈括,都曾自己配制牙粉。


苏轼把松脂和茯苓晒干捣末,筛出细粉来装袋,这是“苏氏牙粉”。而沈括则是把苦参晒干捣末并筛出细粉制作成牙粉,在牙刷上洒上牙粉刷牙,很方便。


   “苏氏”与“沈氏”的牙粉都可以配合牙刷使用,但是方法不同:


    苏东坡是先用牙粉漱口,吐出后再刷牙;而沈括则是在马尾巴牙刷上蘸上清水,洒上牙粉,再刷牙。可见,沈括的刷牙方式接近于今人的刷牙方式。


    牙膏也不是现代人的专利。


    南北朝时梁《类苑》中载有“口齿乌髭”配方,将皂角、荷叶、青盐等多种药物熬制而成的膏,对牙齿有增白留香、消炎镇痛作用,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药物牙膏。


    宋代《太平圣惠方》也记载了制“膏”的方法:“柳枝、槐枝、桑枝煎水熬膏,入姜汁、细辛末、川芎末,每用擦牙。”


    据说还有一个能吐气如兰的牙膏方子:沉香一两半、白檀香五两、苏合香一两、甲香一两、龙脑香半两、麝香半两,以上香料捣成粉末,用熟蜜调成糊。和上述植毛牙刷搭配,很时尚。


不得不说,古人为了“齿如瓠犀”“气若幽兰”,真是费尽心思,发明了许多清洁口腔的工具。


    作为现代人的我们享受着便利,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爱护牙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