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6版(2021年06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建院八十周年——
我们有话想对您说
本报综合

80年,在历史长河中,若一叶扁舟,沧海一粟。然而,这近一个世纪,对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来说,却是波澜壮阔,沧海桑田,在这期间,一代又一代的“三医院人”见证了医院的成长,可敬的创业者们筚路蓝缕,擎起救死扶伤的仁爱大旗,为成都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史不断写下里程碑式的成绩。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新一代的“三医院人”必将继续用奉献与博爱,仁心与医术,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践行守护生命健康的承诺。建院80周年之际,“三医院人”纷纷送上了祝福。

 

体检中心 周晨瑶

那时候,您77岁,我不满23岁,怀揣着希望,带着梦想,在2018年,初入社会的我走近了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成了一名“三医院人”。初来乍到,我不知所措,虽然经历过实习和规培,可是真正走上岗位似乎一切都那么陌生。您像母亲一样,引导着我一步步成长,从最初的惶惶不知所措,到如今工作中的独当一面、得心应手。


我所在的科室是一个特殊的科室——体检中心,因为我们服务对象的特殊性,科室一直致力于打造出环境舒心、服务暖心、项目精心、质量放心、体检安心的“五心”文化建设。同时医院和科室积极鼓励我参加了各类比赛、活动等,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个人综合素质,让我爱上了您,把三医院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在院的这些年,我见证着自己的成长,也见证着医院的发展,从最初的只有一栋高楼,到2020年新建并投入使用的内科大楼,以及医院正在扩建的外科大楼,我一步步见证着医院的扩大,也见证着医院近几年在各个领域的发展和进步!八十载用爱承担责任,用心创造和谐。祝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80周年快乐!

 

肾内科  韩天曌

风雨曾经,坎坷几何,80年的历程岁月章回。虽然我无缘见识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历史发展的每一步,只能从文字和历史图片中了解感受这一古老沧桑医院的风雨历程,但我更庆幸,庆幸我能见证医院近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它因新鲜血脉的注入而朝气蓬勃发展的气息。经历悠悠八十载,融入了几代人的艰苦奋斗与拼搏,更记载了数不清的沧海变桑田的业绩。现在我院已旧貌换新颜,高楼耸立、环境优美、交通便利。


作为一名肾脏内科医师,我也见证了科室的发展,从病房搬迁到血透室扩增,从腹膜透析单元建立到CRRT平台成立,从各种新技术的发展实施到疑难杂症诊治水平及技术的提高且部分达国内及省内领先水平,从单学科的发展到MTD团队合作并进。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肾内科已是成都市肾病质控中心、成都市甲级重点学科、四川省甲级重点专科。作为肾内科一分子,我感到无比骄傲,作为一名党员和党的基层干部,我更感受到肩上的责任。我将以身作则,带动全科党员、医务工作者,保持永远奋斗的劲头,把奋斗精神融于岗位、融于日常,不驰于空想,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奋力开启肾内科的新发展、新征程。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符英

在这繁花似锦、绿荫如海的5月,我们迎来了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建院80周年。


我很荣幸成为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的一员,2009年,我带着热情和忐忑的心情来到医院,站在青龙街的十字路口,望着对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的住院楼,感慨万千,这是前辈们洒下多少汗水才建设起的医院。


转眼间我来医院11年多了,11年时间算不了沧桑,却也是我在医院的全部历练,虽然没有机会见证医院发展的每一个历程,但我感受到了它强有力的发展气息。只要我们怀着同一个梦想,再累,也可以用更快的脚步向前,再苦,也可以用更强的力量挑战困难。这些年来,医院从环境建设到科研建设,都在飞速发展。


诗人泰戈尔曾经说过:“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作为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的一员,我牢记使命,以病人为中心,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捍卫生命,守护健康。


怀着崇敬与感恩,带着渴盼与欣喜,我祝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80周年快乐,在未来的日子有您,有我,有我们,让我们共同祝愿医院美好昌盛。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王文韬

大隐于市八十载,厚积薄发抒新怀。
医者铭记仁心术,德行兼备杏林材。
精益求精悲济世,积沙成塔祛病霾。
诚心流转芳随去,善始善终风自来。

 

张力

从医41年,党龄47年
2004~2014,任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业务副院长
2014~2016,任被托管的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都江堰分院(阿坝州林业中心医院)执行院长、党支部书记
2016至今,任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都江堰分院(阿坝州林业中心医院)党支部书记

敬爱的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在您80岁生辰,我们再一次簇拥到您的身旁,仰望您参天大树般的身姿;忆往昔峥嵘岁月,80年风风雨雨,铸就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伟岸的风骨。回顾过去,无比自豪;展望未来,充满信心。在这特殊的日子里,让我再次向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致以最诚挚的祝福,愿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永远充满生机,再创辉煌!

高仁志

曾任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内儿科党支部副书记、外科专职党支部书记
工作年限:1961~1997年

1961年,刚毕业的我,被分配到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工作。回顾在医院工作的40年,感慨万千。


记得刚到医院时工作服的编号是295,也就是说,那时全院的医务人员不到300人。三医院地处市中心,医院良好的技术和医风,早已在成都市民的心中扎根。为了满足患者的需求,医院开始逐年新增专业技术人员,发展到1963年时,医务人员已增至600多人。除了人员不断增加之外,医院也率先成立了诸多新科室,以不断细化专业的划分,促进学科的持续化发展。其间,各科争先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注重相互之间的协作,成了成都市民的健康保障。


几十年来,我有幸见证了医院医疗事业发展中取得的成绩,更是由衷地为自己是一名“三医院人”而感到骄傲。看到已经发展到2000余人的高端人才队伍,看到不断扩展的医疗区域,看到各种投用的世界级先进设备……相信在各界的关怀,以及医院党政领导班子和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医院一定会在医疗卫生事业上再创辉煌!

 

龚家寒

87岁,从医40年,党龄50年,曾任检验科主任

检验科在上世纪60年代初只有10人左右,占地面积小,检验项目以血、尿、便、痰四大常规为主,最先进的仪器是单筒光学显微镜和581光电比色计。


回想当时,条件艰苦,但是也充满欢乐。记得70年代中期,医院病人用血需要检验科派检验人员到外面采血。因平日工作量大,采血的工作只好放在周末进行,大家要放上小板凳挤在一辆小型机动车内,往新都、温江等地对应的医院去采血,之后再饿着肚子又往成都赶。虽然艰辛,但因为工作能按时完成,病人能及时用血,心里还是很舒坦。


到了80年代,检验科开始了检验数据的质控探索。质控数据标准都是参考北京标准进行,全科一边学习一边讨论,质控工作得以率先在市级医院推进。到90年代初医院创“三甲”时,检验科的发展也进入蓬勃发展期,检验能力及亚专业组的精细化发展与管理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励精图治,初心不改。到2018年,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临床医学检验部更是顺利通过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ISO15189医学实验室的评审,成为成都市属医疗机构首家通过现场评审的医院。


种种成绩属于过去,希望站在历史新起点更上新台阶,为检验科的发展贡献力量,为成都健康卫生事业的发展描绘出更亮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