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4版(2023年12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居家雾化需遵医嘱 别让雾化变“误化”
□杨云龙

     “孩子最近上呼吸道感染,去医院输液、做雾化治疗,现在还是有点咳嗽,我们考虑买台家用雾化器,后续在家治疗。”吴女士说,儿子今年5岁,半个月前从幼儿园回家后开始流鼻涕、发热、咳嗽,确诊是上呼吸道感染,目前症状有所好转,就是咳嗽一直断不了根。最近有家长向她推荐买雾化器,找医生开药后在家做雾化治疗,于是她也准备入手一台,“近段时间,多种呼吸道疾病叠加流行,生病时孩子本身免疫力就低,每天出入医院很容易交叉感染。”

       近期,一些家长为了方便,也为了防止交叉感染,选择在家给孩子做雾化治疗。长沙市第四医院儿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邹登,药学部主任、主任药师左美玲提醒,在家给孩子做雾化是可以的,但一定要遵医嘱,不能随意乱用药,并要注意使用细节,防止孩子吸入致病菌,引发新的感染。

       在家做雾化治疗

       需遵照医嘱进行

       左美玲表示,雾化吸入是一种通过雾化装置将药物分散为可悬浮于气体中的微小雾滴或微粒,使药物随着气流进入呼吸道和肺的直接给药方式,能直接作用于气道黏膜。

       有效雾化颗粒的直径是影响雾化器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雾化颗粒的大小对药物沉积位置有直接影响,因此,呼吸道疾病患病部位不同,治疗药物的最适宜雾化颗粒大小也不同。此外,雾化治疗儿童气管和肺部疾病有严格要求,一是压力要稳定,二是喷出的颗粒直径大小均匀合规,这样药物才能沉积在病变的支气管或肺泡内发挥作用。

     “雾化治疗需要注意的事项很多,如果孩子是第一次做雾化治疗,建议还是由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操作。如需多次雾化治疗,且已熟悉雾化操作,而且医生出具了雾化用药方案,可以选择购买雾化器,在家做雾化治疗。”邹登说。

     “雾化治疗看似简单,但对药物的选择,以及剂量、用药顺序等都有诸多需要注意的。”邹登说,有的家长把孩子上次雾化治疗的药直接拿来用,这是万万不可取的;有的家长认为治疗时的雾越大越好,于是加很多盐水,这也是不可以的,一次雾化的液体量以3~4毫升为宜,盐水加多了,会使孩子的气道变得像吸多了水的海绵一样又湿又重,反而不利于药效发挥。

     “孩子一咳嗽就做雾化治疗是不可取的,频繁雾化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左美玲解释,首先,雾化所用的药物之一是支气管舒张剂,常见有特布他林(雾化液)或者沙丁胺醇,副作用表现为头痛、心慌、手抖等,出现的概率大于1 ;其次是雾化过程中常用到的布地奈德(混悬液)属于激素类药物,可能会引起鹅口疮,婴儿更易诱发;此外,还可能引起声音嘶哑、咽喉炎、咽痛、支气管痉挛性咳嗽等情况,建议家长给孩子做雾化治疗要谨遵医嘱。

       特别提醒的是,雾化液出现混浊、变色、沉淀等异常情况,则不能使用;孩子如有不适或病情出现变化,应及时就医。

       居家做雾化治疗应规范

       操作上需注意多个细节

     “虽然自己购买雾化器在家做雾化治疗比较方便,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交叉感染,但不是所有的情况都可以雾化,滥用雾化容易造成过度治疗,可能有吸入致病菌引发新的感染的风险。”邹登表示,普通感冒是不需要做雾化的,雾化针对的主要是哮喘、急性喉炎、急性咽炎、急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支原体肺炎、支气管肺炎等。如果在家给孩子做雾化治疗,一定要注意规范化使用。

       雾化治疗前,要及时清除分泌物及食物残渣。雾化治疗前30分钟尽量避免进食,以免雾化过程中气雾刺激引起恶心、呕吐等症状导致误吸。雾化治疗前不要抹油性面霜,否则可能造成更多的药物被面部吸附。由于幼儿喉组织发育不完善,喉腔及鼻毛缓冲作用小,刚开始治疗时可使雾化面罩离患儿6~7厘米,然后逐步减少到3厘米左右,最后紧贴口鼻部,让患儿逐渐适应雾化液的温度,避免药液温度太低,释出的气雾刺激引起气道高反应、气管支气管收缩痉挛等。

       雾化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体位和雾化加药器的姿势。雾化吸入时最好选择坐位,对于不能采取坐位的,应抬高头部并与胸部呈30°,婴幼儿抱在手上半卧位;雾化加药器应保持与地面垂直,避免喷雾的药液倾斜流出或药液未被充分利用,贴在管壁的雾滴,可轻轻摇晃或弹敲雾化器使药液充分利用。雾化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孩子的反应,如果出现频繁咳嗽、气促、气道痉挛等症状时,应立即暂停雾化治疗进行观察,必要时就医。

       雾化结束后,应用清水清洁口腔和面部,避免药物残留在这些部位引起不适。年幼儿童可以用棉球蘸水擦拭口腔,大一些的儿童可以用水漱口。

       雾化治疗后,注意雾化器特别是面罩和药舱的清洁。重复使用雾化器可能导致细菌污染,在两次使用期间,应将家用雾化器冲洗干净并且晾干,置于干净的储物袋中备用。 (据《长沙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