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4版(2023年12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尿液有形成分检验如何标准化
□刘波

       尿液是人体代谢产物的重要排泄物之一,通过对尿液的化学成分进行检验,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为了保证尿液化学成分检验的准确性和可比性,需要进行标准化的操作和流程控制。以下对相关知识进行介绍。

       尿液的化学成分检验包括哪些指标

       1.pH值:尿液的酸碱度,通常在酸性范围(pH值为4.5~7)。

       2.比重:尿液的浓稠程度,反映尿液的浓度。

       3.蛋白质:检测尿液中是否存在异常的蛋白质,如白蛋白、球蛋白等。

       4.糖:检测尿液中是否存在糖尿病等糖代谢异常。

       5.酮体:检测尿液中是否存在酮体,如酮酸、乙酰乙酸等,可用于判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情况。

       6.胆红素:可用于判断肝功能异常、溶血等情况。

       7.尿胆原:可用于判断肝功能异常、溶血等情况。

       8.亚硝酸盐:可用于判断尿路感染等情况。

       9.白细胞:可用于判断尿路感染等情况。

       10.红细胞:可用于判断尿路感染、肾脏疾病等情况。

       除此之外,尿液检验还可能包括其他指标的测定,如细菌、结晶、管型、上皮细胞等,这些指标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尿液分析信息,帮助医生判断疾病情况。

       尿液有形成分检验的标准化步骤

       1.样本采集:尿液样本的采集要在清晨起床后第一次排尿,使用无菌容器收集中段尿。避免采集过程中的外界污染,以免干扰检验结果。

       2.样本保存:样本采集后应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检验,避免样本长时间保存而导致成分变化。

       3.样本混匀:将尿液样本进行充分混匀,确保样本中各成分的分布均匀。

       4.检验仪器标定:使用标准样品对检验仪器进行标定,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5.检验方法标准化:根据国家或行业标准,选择适当的检验方法进行操作。确保操作步骤的标准化,避免人为因素对结果产生影响。

       6.质量控制:每次进行尿液化学成分检验前,都应进行质量控制操作。包括使用已知浓度的标准样品进行校验,检验人员之间的互查互验,以及参加外部质量评估等。

       7.数据记录和分析:对检验结果进行准确的记录和分析,包括结果的数值、单位、参考范围等。及时发现异常结果,并进行合理解释和处理。

       8.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标准操作规程、培训计划、设备维护和校准等。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和改进,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尿液有形成分检验的注意事项

       1.卫生习惯:在收集尿液样本前,先进行个人清洁,包括清洁外阴区域,以避免样本污染。

       2.收集时间:尿液样本的收集时间通常是早晨的第一次排尿。这是因为早晨的尿液更具代表性,可以提供更准确的结果。

       3.样本数量:收集足够的尿液样本,通常需要30~60毫升。不要收集太少的尿液,以免影响检验结果。

       4.饮食和药物:在进行尿液检验前,要遵循医生或实验室的指示,避免食用某些食物或药物,以免干扰检验结果。

       5.样本标签:在收集样本后,务必正确标记样本容器,包括患者姓名、日期和时间。正确的标签可以避免混淆和错误的结果。

       6.实验室指示:根据实验室的要求,可能需要进行额外的准备工作,如禁食或饮水。确保事先了解和遵守实验室的指示。

       7.注意安全:在进行尿液样本收集和处理时,要注意个人安全,包括佩戴手套和遵守规范操作程序,以避免交叉感染或意外伤害。

       8.遵循医生建议:最重要的是,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示。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确定的地方,应及时咨询医生或实验室技师。(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 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