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5版(2023年12月0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暖心小发明 彰显护理人员大爱
近三年来,简阳市人民医院护理人员取得81项专利

       最近,在简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护士戢艳丽的桌上,又多了一张让护理团队引以为傲的国家发明专利证书,这是她和同事徐兰一起发明的“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血糖浓度预测系统”通过了审批。

       一说到护士这个职业,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打针、发药、输液这些日常工作。其实,护士们也是有想法有创造的一个群体。“我们积极鼓励护士们在临床工作中开展创造发明,大家做这些小发明的动力源于减轻病人痛苦促进康复,所有灵感都是来源于临床工作,发明成果也在临床中推广使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简阳市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何平介绍说。

       近三年来,该院护理人员已经取得81项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胸引便利提、排便辅助垫枕、便携式一体担架、透明眼药收纳盒、鸟巢式水床……每一个小发明的背后,都是这群爱发明、爱创造的护士带给患者满满的温暖和关爱。 

       胸引便利提

       助力胸外科患者术后康复

       一根带子6个孔,简阳市人民医院胸外科护士这个看似简单的小发明,却实实在在解决了胸外科术后患者的大难题。

       胸外科的患者手术后,往往需要将胸腔闭式引流管在身体上留置3~5天。这个引流管的一头在胸腔内,另一头接入比其位置更低的引流瓶,以便排出胸腔内的气体或液体,使肺组织复张从而恢复功能。

       然而,引流管的固定方式常常给患者带来许多困扰。置管后患者如果需下床活动,传统的固定方式通常使用塑料袋或绳子兜住引流瓶,使得患者在活动时十分不便,而且引流瓶在行走中容易晃动拉扯引流管道,导致引流瓶内的液体逆流胸腔引发感染,严重影响术后患者的康复。

       针对这一问题,胸外科护士吴秋林与同事一起经过反复实验多次修改,发明了“胸引便利提”。采用一根带有6个孔的带子,可以轻松固定在引流瓶两侧的提手上,患者根据自己身高和舒适度自由调整带子长度。需要下床活动时,管床护士协助患者先将手提带固定于引流瓶两侧提手上,长度根据患者身高进行调整,然后检查引流管的长度及固定情况,确认无误后患者便可以正常下床活动了,解决了传统胸腔闭式引流管的固定方式容易引发的诸多问题,受到患者的好评。

       排便辅助垫枕

       为骨科患者提供舒适体验

       在骨科病房,护士们经常听到一些患者反映在床上排便时遇到各种问题。特别是胸腰椎骨折的患者,他们无论手术与否都需要长期卧床休息,这使得床上大小便的护理尤为重要。

       骨科护士曾颖、李萍在工作中留心观察,提出使用垫枕来辅助病人排便的想法。经过多次实验改进,一款排便辅助垫枕便诞生了。它由两块锯齿形分离垫枕组成,材质为高密度泡沫,垫枕套为拉链设计,可以拆洗并反复使用。使用时,两块垫枕的长度和宽度可以保证患者身体在一条直线上,增加了患者排便的舒适感。垫枕的弧形处根据便盆大小设计,便盆可以无缝隙地放置于垫枕上。患者排便时整个上半身平卧于垫枕上,避免了传统便盆因排便姿势改变而发生的便液逆流。由于有垫枕支撑,可以减少因重力及剪切力对伤口和皮肤的刺激,缓解排便疼痛,增加排便舒适度。

       目前为止,已经有300多名患者使用了这款自制垫枕,显著降低了胸腰椎患者床上排便时伤口的疼痛感,降低了床单和伤口的污染率,消除了患者的紧张心理,提高了患者排便的舒适度。

       透明眼药收纳盒

       为眼科患者点眼药更精准

       眼科患者护理中,最重要的就是为患者点眼药水。特别是玻璃体切割手术和青光眼引流阀手术患者,术后眼药的种类繁多,点药频次要求也不同。一个科室几十个病人,每个人的病情不一样,这给眼科护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每次在为患者点药前,护士都会花很长时间去反复核对每位患者的用药名称、剂量、使用间隔时间等,然后细心分类整理,怕出现差错给患者康复带来危害。

       这是眼科护理工作中的一大痛点,存在很大的不便及用药安全风险。简阳市人民医院眼科护理团队针对这一问题,经过反复修改设计,成功发明了一种眼科用透明眼药收纳盒,目前该药盒项目已逐步完善实现了其预期功能需求,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这款收纳盒的材质是透明的,使得各类眼药一目了然,有效避免了混装和误拿。同时,收纳盒按照床号顺序排列眼药,让不同班次医护人员都能够准确快速取用。同时,考虑到护理人员多为女性,收纳盒设计得轻便易携,大大提高了使用体验。眼药收纳盒解决了临床中各类眼药容易混淆的难题,更重要的是它易于清洗,有效保证了存放药物的无菌性。

       便携式一体担架

       提升夜间山地急救效率

       给担架“升级”的想法,源于简阳市人民医院急救医学部护士刘万萍一次难忘的120出诊经历。

       一个深夜,她跟随急救队伍到某乡镇出诊,由于道路狭窄,救护车无法直接开到目的地,急救队员只能提着急救箱,抬着担架拿着手电筒在黑夜中前行。当医务人员快到患者家时,导航无法识别村里道路,加上刚下过雨的乡村土路泥泞不堪,大家一手抬着担架一手拿着手电筒,只能用肩膀夹着电话联系患者家属,经过多番周折才到达患者身边完成急救处置。

       此次出诊回来后,刘万萍就思考夜间出诊光线黑暗和山路崎岖手提补液不便的问题。刘万萍先是为担架增加了可移动式多功能照明灯,它可以固定于担架任何位置并能360度旋转,灯上还定制有120急救标志,夜间出诊时可以起到指引作用。同时又设计了一款适合在担架上使用的输液架,这种输液架固定在担架上可自由调整高度,上下坡和行走在崎岖山路时都可以不间断输液。

       这样的改变,解决了原有担架在夜间和山路上使用不便的问题,提高了夜间救援的效率和安全性。目前,这一升级版担架也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在实际使用中也深受急诊医护人员的好评。

       鸟巢式水床

       给新生儿母爱般的呵护

       在新生儿科,忙碌的护士常常奔波在各个暖箱之间,安抚着刚出生哭闹不安的小宝宝们。而婴儿脊椎大多非常柔软脆弱,他们需要的环境不仅要舒适温暖,还要能够安全地支撑各种体位,减少呼吸暂停的发生。

       护士们为了更好地照护宝宝,通过就地取材发明了鸟巢式水床护理方法。鸟巢式水床护理,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使用装有热水并扎紧的橡胶手套,围成“U”字形并铺上床单,模拟母亲子宫内部舒适、安全的环境,有利于维持新生儿舒适的生理体位,让他们感觉就像在母亲的子宫内,使其躯干和四肢有所依附和支持,更有安全感。对于个别爱哭闹好动的小宝宝,这种护理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减少皮肤压红、擦伤等问题,还可以安抚宝宝的不安情绪,改善睡眠质量。同时,鸟巢式水床还具有保暖功能,通过手套里热水的温度调节保暖效果,水的震动可以起到按摩作用,从而更好地保护皮肤。目前这项鸟巢式水床护理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护理实践中。

       创新灵感来自临床经验,发明的灵感来源于患者。护士们平时和患者接触最多,什么东西是患者最需要的她们最清楚,大家不断用自己的小智慧改善临床护理服务的质量,彰显了一切从服务患者出发的大爱之心。 (文/图 李太辉 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