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6版(2023年12月0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懂得尊重 也透视出你的人品
□高金声

       那一年,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一个医学家大会,我作为会议工作人员提前一个小时来到北门,抬头一看,一位身着军装的老人和两个年轻人早已站在高高的台阶上面。

       那不是黄志强院士吗?我三步并两步跑上去问道:“黄老,您怎么来这么早啊?”

     “我以为今天是工作日,担心堵车迟到啊!”

       A

     “守时”,是解放军总医院黄志强院士留给我很深的一个印象。每次约他授课,他都要在电话那边记下来,不管间隔多长时间都会准时出现在会场,而且一定提前到达。在他看来,“守时”是对邀请方,对听众的一种尊重,绝不可失信。

       每次授课之后,很多来自基层的医生都会在门外等候黄院士,不愿错过与这位著名肝胆外科专家见面的机会,会向他请教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还帮病人请他阅片。黄老总是不厌其烦地一一解答,直到围拢的人群散去。有时,这位八旬的老人的解答竟长达三四十分钟,顾不得疲劳,也丝毫没有一点厌倦,总是那般循循善诱、细致入微。

       现代医学的奠基人奥斯勒曾对医学生说:“在人格上,真正给你们力量的是谦卑的美德。”

       很多德高望重的医学前辈在教导青年一代时也常说,“要做好医生,首先要做一个好人”,而在诠释对“好人”的理解时,也常会讲到谦卑和尊重。因为从这一点上可以透视出你是否懂得珍惜他人的时间,他人的感觉,也可以透视出你的人品。

       B

       这些年来,在各种场合,在许多活动中自己接触了如裘法祖、顾方舟、吴英恺、张金哲、胡亚美、张震康、余光岩等许多医学大家,给我留下最深的一个印象是,他们在平易近人,谦虚谨慎,在尊重人方面是那样惊人的相似。

       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戏剧家夏衍先生临终前,感到十分难受。秘书忙着说:“我去叫大夫。”正在他开门欲出时,夏老突然睁开了眼睛艰难地说了一句:“不是叫,是请。”随后就昏迷过去,再也没有醒来。

     “不是叫,是请!”竟成了夏老临终最后的一句话。

在以上提到的医学大家、文学艺术家看来,“尊重他人”是一种等同于人性的修养,是他们高尚的文化品位和修养的自然流露。

       C

       在现实中由于医疗信息的不对称,环境压力造成的烦躁,有的医务人员不加掩饰地表现出对病人的冷漠;而官本位、富贵贫贱的旧有意识就更有可能导致对有些衣着脏旧、表达不清的患者另眼相待,使他们在已有的病痛上还要承受情感的刺激。有的处不好医患关系,总是一股脑地往“大环境”上找原因,其实很多时候是源于对人的不够尊重,源于掉以轻心的一两句冷言冷语。

       在一个文明社会里,医生应是非常受人尊重的职业,而医者自身则应是极其优秀的人。无论是医生还是护士,我们面对的都是为疾病所苦的人,尤其是重症患者,当事者身心痛楚,家人忧心如焚,他们渴望医者的同情,渴望医者全力以赴的责任心。一个敬业而又善良的医生,在患者心目中简直就是危难中的拯救者,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从这个意义上说,身为医者,的确应该要求自己成为一个躬身职业,对患者充满同情,体察入微,善待他人的人。

       D

       我相信,每一个从事医疗工作的年轻人,都有成为一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的愿望,这是一种向上向善的追求。既然如此,我们就必须在文化品位上提升自己,在职业生涯中修炼自己,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不断打磨自己——在家庭中尊老爱幼,夫妇之间相敬如宾;在工作交往中尊重同事和领导,也尊重部下和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尊重邻居、常为别人着想,即使在乘车、开车时,亦要遵守秩序,体谅别人。时时处处,把“尊重”二字铭记,融化在举手投足之中,融化在日常习惯里。

       当看到那些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医院里,许多医生护士处处为病人着想,在极其细微的地方都做得非常周到时,我们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骄傲,对他们充满敬意。即使在当下医患之间多有芥蒂,仍然要相信,在广大群众内心深处对医务工作者仍然是很尊敬的,只是他们期待更多的有良好医德,有文化品位的医务人员涌现出来,让尊重和关爱成为我们医院的氛围和风气。(据对外联络与文化发展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