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7版(2020年09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成都市青白江区红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团队——
既是医生 也是“患者家人”
范月秋 刁先丹

2011年8月,成都市青白江区红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青白江首家试点启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来,9年时间,家庭医生团队全心全意倾听辖区群众健康需求,用心打造走心服务,逐步探索出了适合辖区居民的特色化、优质化、多样化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先后荣获四川省第二届院长城市圈高峰论坛暨第五届“榜样中国 我心目中的名义”——“优秀家庭医生团队”称号和“成都市最受欢迎家庭医生团队”称号。

 

 


周到的健康管理

 


2018年底,家住青白江区的杨大哥非常焦急地来到红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找到家庭医生团队队长、副主任医师郝卿,他告诉郝卿,73岁的母亲乐婆婆因脑梗塞后,行动不便长期卧床在家,长期留置导尿管,到了必须要更换导尿管的时候,去一趟医院,需要好几个人抬上抬下,对老人也可能造成伤害。于是,他便想到了求助附近的社区医院。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内容之一有上门的家庭病床服务,我们可以评估一下老人家是否合适。”郝卿热心地解释。当天中午下班后,郝卿便带着社区护士到了乐婆婆家,为其更换了导尿管。为了提供更加全面、深入、便捷的服务,家庭医生团队与其签署了服务协议,开设了家庭病床,每半个月定期上门为乐婆婆提供健康服务。


签约后,乐婆婆一家和郝卿医生团队结下了深深的缘分,平时有个头痛脑热也会第一时间想到郝卿。“我们像老朋友一样,他们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和麻烦,也不用折腾去大医院,方便太多了!”杨大哥真心为家庭医生团队点赞。

 


体贴的临终陪伴

 


今年8月,乐婆婆在家受了凉,自行服用药物治疗后,症状无明显缓解,并出现了感染性休克,杨大哥第一时间联系了郝卿。郝卿知晓事态严重,叫杨大哥迅速带乐婆婆到医院治疗。短短半个小时,乐婆婆经绿色通道直接进入红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部抢救室。


在这里,乐婆婆一家感受到了人性化的医疗服务——做检查时,医生将设备移到病床旁;为更好地照顾老人,护士们进出老人的病房次数增多了;为了让家属随时了解患者病情发展,医护人员不止一次与患者家属深入沟通……


医院组织医疗专家对乐婆婆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和健康评估,在与相继赶到的子女介绍情况后,家人一致决定,让乐婆婆在家庭医生和家属的陪伴下有尊严地离世。


在家属和住院部医护人员的陪伴下,第二天清晨乐婆婆安详地去世了,护士协助家属给乐婆婆更换了寿衣,护士长罗建敏说:“这两年来,我们团队的人轮流上门为乐婆婆服务,已跟她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亲手为她穿上寿衣,就当我们送她最后一程吧。”


8月28日,在办理完乐婆婆的葬礼后,杨大哥一家为郝卿家庭医生团队送上了锦旗,“老人家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有着医生的陪伴,带着尊严离开,非常感谢,你们既是我们的家庭医生,也是我们的家人”。

 


走心的“角色扮演”

 


疫情防控期间,红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团队还承担起了辖区内3个片区的疫区回乡人员的上门排查、会诊等工作。1月下旬,辖区内武汉籍回乡人员王某,其女儿出现咽部不适、轻微咳嗽症状,她非常担心。郝卿收到社区人员通知后,迅速上门排查,经仔细询问流行病史和查体后,考虑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为尽快缓解一家人紧张情绪,郝卿立即折回医院开具处方,并去缴费和拿药,一刻不停地将药送到了王某家中。


当天,郝卿主动添加了王某的微信,病人居家隔离期间,他每天都会询问他们一家人的身体状况,进行健康指导和心理疏导。他们说:“家人不在身边,远水救不了近火,非常时期,您就是我们的救命稻草。”


在青白江区红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支家庭医生团队中,这类有情怀有温度有使命感的践行者还有很多,比如,主动为特殊签约家庭争取公益基金救助的“爱管事”医生;为居家隔离小朋友送书包的“妈妈”医生;精神障碍者在发病时,也始终认得出的“熟人”医生……这些普通而又不平凡的家庭医生正在用真诚和敬业敲开一扇扇素不相识的“心门”,用技术和耐心演绎着一个个“离你最近、与你最亲”的家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