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3版(2020年09月0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为什么手术患者容易出现寒战
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 黄振华

    无论是全身麻醉,还是椎管内麻醉(就是通常所说的半身麻醉)的手术患者,都容易在麻醉恢复期,甚至在术中就感受到异常的寒冷,出现不能自已瑟瑟发抖的情况,从而对麻醉和手术留下很不愉快的印象。


    这种麻醉以后手术过程中及术后容易出现的瑟瑟发抖症状称为寒战,是麻醉和手术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于患者体温降低至正常范围以下(核心体温低于36.0℃)而引起的,在手术患者中的发生率在10%~60%之间。寒战是机体对于低体温的代偿性反应,也是一种应激反应,是机体温度降低后通过骨骼肌的快速节律性收缩而产生热量来维持体温。


    持续性的寒战会给患者造成心理和生理上的不良影响。寒战时不能自控的肌肉颤动带来的不适感会引起患者紧张和焦虑的情绪;而肌肉收缩会加重手术切口的疼痛,让患者更加痛苦;因为肌肉的强烈收缩甚至痉挛,增加了机体的代谢率,从而增加氧耗量,导致患者心脏负担加重;肌肉收缩时,肝肾血流量减少,麻醉药物的代谢减慢,导致患者苏醒时间延长。


    寒战是因为术中低体温引起,那为什么手术过程中体温容易降低呢?第一,手术室对患者来说是个陌生的空间,面对清冷的灯光、“全副武装”的医护人员、即将开始的各种有创性操作(比如打静脉输液针、麻醉穿刺等),都足以让患者感到十分紧张、焦虑和恐惧,从而忍不住开始发抖;第二,手术室的室温通常比手术室外更低,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会脱去衣物,彻底暴露手术部位的身体,消毒液消毒皮肤的过程中也会带走身体部分热量,增加了机体的散热量,导致热量丢失,体温下降;第三,麻醉方式和麻醉药物作用于机体,使血管扩张,并抑制患者体温调节中枢,引起机体产热减少而散热增加,导致体温下降;第四,手术过程中出血,丢失的血液会带走机体的部分热量,而从静脉输入体内的没有经过预热的常温液体可引起外周循环的冷稀释,更促进体温下降,手术时间越长,体温降低越明显;第五,跟手术患者的个体因素有关,比如老年人的生理储备降低对寒冷的耐受性差、新生儿皮下脂肪薄保暖能力弱,都容易受到环境温度影响而导致体温下降。


    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加麻醉手术体验的舒适感,预防和治疗手术过程中的寒战是非常必要的。手术室内要维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当室温低于21.0℃时,几乎所有的患者都会出现低体温,而室温维持在24.0℃~25.0℃、相对湿度维持在40%~60%时,能尽量减少机体热量的丢失,降低体温下降的程度。患者进入手术室以后,在手术开始前和手术结束后,应该立刻用被子覆盖身体保暖,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身体暴露,减少热量的丢失。手术消毒液、术中冲洗液和静脉输注液都事先预热至36.0℃~37.0℃,可以有效减少热量交换而引起的热量损失。手术过程中,在患者切口周围皮肤贴上专用的手术隔离薄膜,能有效减少手术区域水分的蒸发和热量的损失,还能避免术中的冲洗液浸湿切口周围的无菌单,使局部保持干燥。联合使用充气加温系统和保温毯,可对手术患者进行主动加温保暖,让患者躺在持续充热气的加温毯上,或者用加温毯覆盖患者的非手术区域部位,在患者身体周围形成足够热的环境,从而阻止热量转移和丢失。除了以上这些物理的保暖措施之外,麻醉医生还可以使用一些药物来预防和治疗寒战,包括曲马多、右旋美托咪定等。


    此外,为了有效避免和控制手术过程中出现寒战,患者需要认真听取术前宣教,充分了解麻醉和手术的方法和流程,做好自身的心理建设,克服焦虑和恐惧感,增强配合医生完成手术的信心,尽量跟医生互通有无,有利于医患互信,最终达到共同实现舒适化医疗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