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7版(2020年08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如何护理
达州市中心医院 陈胜君

人的心情好坏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人体的机能,促进人的活动,形成一种动力,激励人去努力,消极的情绪会对人的身体状态产生负面影响。而患者的情绪状态以及心理状态则更加重要,不良的情绪状态以及心理状态与已经遭到破坏的身体机能之间会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患者病情康复。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我们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缓解其精神压力及心理压力,改善其精神状态及心理状态,从而促进病情的好转。

 

 


    一、改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

 


    很多患者认为糖尿病无法完全治愈,所以会对该疾病的治疗彻底失去信心,产生消极情绪,增加自身的精神压力,这种心理状态对糖尿病的治疗十分不利。因消极的心理状态会导致身体机能有所下降,所以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做的则是改变患者的错误认知,告知患者,在积极配合治疗的情况下,是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和工作的,充分改善患者的心里状态,使其能够有效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护理工作,使护理工作能够达到最佳效果。尤其是在患者需要长时间与护理人员相处时,护理人员更应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获得信任。

 


    二、从饮食护理方面入手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有些患者对控制饮食十分抵触,不愿意使用饮食护理的方式改善自己的病情,这时需要护理人员对其进行心理护理,使其更加理解饮食控制对自己病情的正面作用,并积极接受饮食控制。不能合理进行饮食控制的患者,不能自觉控制自身的饮食习惯,随意进食或加餐,这些都是对身体有害的行为,护理人员需要倚赖自身的专业知识,对其进行心理改观,改变其对饮食控制的抵触意识,使其更加明白控制饮食的必要性,并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与作息习惯,以达到长久的控制病情不再反复的目的。

 


    三、以鼓励患者的手段改善其心理状态

 


    在护理过程中,不断鼓励患者,使患者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并适当鼓励患者外出活动。很多患者在患病之后会出现一定程度厌世,不愿与人接触也不愿外出,这时护理人员需对其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鼓励其外出,适当地进行体育活动,感受清新环境带来的身心愉悦,从而对心理状态及精神状态产生积极影响,这有利于患者血糖等指数下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活动训练,并向其解释其中原理,使其更易接受。同时,将适当活动的习惯与良好的饮食习惯相结合,促进病情的恢复。

 


    四、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心理护理

 


    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以及病情严重程度各异的患者,我们需要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针对其具体情况:对病情的了解程度、目前的心理状态以及自控能力等,制定更加完善、更加适合患者的心理护理,使患者正确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不足,并对该疾病有正确认知,从而获得恢复的信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对护理的接受度与配合度。例如初患糖尿病的患者,会对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不够了解,此时需要护理人员对其进行不断的科普,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而长期患病的患者则表现在容易失去信心,或患病后的生活与从前差异过大,难以接受,这类患者则主要对其进行心理疏导。

 


    五、总结

 


    糖尿病的心理护理并不是简单的随意分类,而是需要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需要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状况,以解决患者的现有问题为目标,为其制定护理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