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医院的门诊护理工作正朝着全面化、系统化、规范化发展,这是因为门诊患者大多是初诊,身心都有很大的护理需求,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转变护理模式,充分了解其病情状况,在对患者进行病理护理的同时,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接下来重点介绍一下门诊心理护理时的注意事项。
具备较强的观察力
门诊最多的是理疗、打针、换药的患者,这些患者具有较明确的诊疗目的,治疗时间短,护理人员和他们的接触时间相对较短,一般不超过1个小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掌握患者的心理状况对护理人员来说也不太容易。
若想达到这一目的,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心理护理能力,同时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提高心理护理技能。
1.积极学习掌握与疾病病理相关的知识,正确回答病人的疑问。
2.掌握医学、心理学相关知识,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
3.善于总结心理护理工作的特点,并将零碎的经验汇集成系统性经验。
掌握各年龄阶段患者的心理特点
在进行门诊心理护理时,会遇到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有老年人、中年人、婴幼儿以及青少年,由于年龄差异明显,其心理特征也有很大不同。护士如果不能掌握各年龄段患者的心理特点,很难有效开展门诊心理护理工作。
婴幼儿心理特点:婴幼儿最主要的心理特点是需要得到身边人的爱抚。因此,门诊护理人员在对婴幼儿展开心理护理时需注意以下内容:
1.多接触婴幼儿,让婴幼儿感到满足和有安全感。
2.指导婴幼儿家属对其进行爱抚,更好地满足婴幼儿需要关爱的需求。
3.当为婴幼儿换药或打针时,应动作轻缓、表情温柔,不要让婴幼儿感受到痛苦。
学龄前儿童心理特点:学龄前儿童已具备基本的分析判断能力,但容易受到直观印象的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在对他们进行心理护理时,态度应和蔼可亲,动作轻缓,与其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注意打消儿童恐惧、不安的心理。
此外,护理人员还要多鼓励学龄前儿童,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对性格较内向、脆弱的儿童,应采取具体方法调节其对疾病的敏感程度。
青少年心理特点:青少年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好奇心,自主意识较强。因此,门诊护理人员在进行青少年患者心理护理时,要从健康方面进行引导,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决心。同时,护理人员还要为他们讲解与其所患疾病相关的知识,消除青少年的心理压力,使其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
中老年人心理特点:中老年人的心理状态较稳定,同时具备很强的适应能力。因此,门诊护理人员在进行中老年患者心理护理时,要多肯定患者配合治疗的行为,并加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由于中老年人在工作、生活、子女、长辈方面有一定心理压力,且社会关系十分繁琐,护理人员应表现出一定的理解与同情。
老年人心理护理特点:老年人十分需要关心与爱护,也需要得到大家的体谅与尊重。同时,部分老年人对衰老疾病特别敏感,害怕自己的身体由此垮掉。因此,门诊护理人员在对老年人进行心理护理时,需始终保持耐心、细心的态度,不仅要解决老年患者的身体疾病,还要引导他们多做一些有益身体健康的活动。面对严重缺乏疾病知识的老年患者,护理人员要主动与其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并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提高老年人的自我保健能力,力争让其自主完成心理调节,从而帮助其尽快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