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不少宝宝出现走路比别人晚、说话比别人晚等发育迟缓的症状。其实,小儿发育迟缓的表现远不止这些。下面就小儿发育迟缓的相关知识予以介绍。
一、小儿发育迟缓的症状表现
不同年龄段小儿发育迟缓症状表现不同:
2个月:俯卧状态不能抬头、不能注视成年人脸部、目光不能追随至中线、四肢柔软无力;
3个月:抱起时头部不能稳定竖直,四肢僵硬,对声音没有反应,无法反应性微笑,不能发出咕咕声;
4个月:不能抓握物体,没有看手或玩手动作;
5~6个月:不能发出笑声,不会主动抓握玩具,不会发出“呱呱、咯咯”声;
6个月:有支撑也不会坐、不会伸手拿玩具、不能向声响处转头,支撑宝宝腋下也无法直立。不会将玩具从一只手递至另一只手;
8个月:无法独自坐立,不能坐着玩玩具;
10个月:不能主动抱住瓶子,不能与父母简单互动,拇指和食指不能抓握。爬行时身体双侧不对称,牵拉时不能站立,不会发出“baba、mama”的声音;
12个月:有支撑时也站不起来,家长辅助也不能迈步,不能精确地用拇指及食指抓握,不能找到掉落或隐藏的东西,不能用手指指向目标方向;
18个月:不会独自行走,或学会走路后还一直踮着脚尖走路,不能有意识地叫爸爸妈妈,难以表达出两种以上的要求,难以坐在椅子上,不能指认身体部位,不会用杯子喝水;
两周岁以上的小儿:不会在原地跳跃,不会跑、不会上楼梯,对自己的名字无意识,不会画圆圈、直线,不会重复别人说的话;
3周岁以上的小儿:不会踢球、不会开门、不会搭积木、不会模仿画圆圈(将圆圈封口),不能理解冷、饿等词,难以指认一种颜色,数数数不到三,对自己的年龄性别无意识,不会扔球。
二、小儿发育迟缓的原因
小儿出现发育迟缓有多种原因,遗传因素及宫内发育不良是主要原因。对此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但通过强化训练某方面能力后,多数患儿的发育水平会逐渐赶上正常小儿。
病理性原因也是导致小儿发育迟缓不容忽视的因素,小儿若患有特纳综合征、唐氏综合征等染色体异常、内分泌、慢性营养不良、骨骼和代谢性疾病,就会出现生长发育迟缓及智力运动发育迟缓等疾病。
营养摄入不足、营养不良、喂养次数不够及喂养方式不对,也会导致小儿发育迟缓。
家长如果对小儿的陪伴时间过少,日常生活中不和小儿互动,不教宝宝说话、走路,或者过于溺爱孩子,也有可能造成小儿生长发育迟缓。
三、小儿发育迟缓的应对方法
小儿出生后,家长应对小儿的身体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了解各年龄段宝宝的发育指标及护理要点。不少家长在对自己孩子的发育情况作判断时,会参考同龄宝宝的发育情况,这种方法虽没错,但绝非标准答案。如果发现小儿出现发育迟缓症状时,应及时给予治疗。不同喂养方式及营养状况、基因构成、性别都是影响小儿发育的重要因素。
(一)体格发育迟缓的治疗
若小儿由于后天因素导致发育迟缓,家长应对小儿进行合理喂养,保证小儿营养均衡,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若因疾病引起发育迟缓,则应对小儿予以正规治疗。
(二)语言发育迟缓的对策
家长应多同小儿说话,交流时要放慢语速,嘴型要夸张,训练小儿模仿大人的发音,要调动小儿说话的兴趣,鼓励小儿说话,帮助宝宝养成用语言表达自身需求的习惯。要让小儿多同大自然接触,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要注重改善小儿的生活环境,让小儿不仅生活上能得到照顾,精神上也能得到安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