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27版(2020年07月0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抗心律失常,从正确治疗做起
阆中市人民医院 侯小芳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电传导系统异常所引起的心跳不规则、过快或过慢等症状的总称。心律失常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类疾病,许多人往往因为心悸、乏力、气短、胸闷、胸痛等情况去医院,多数被诊断为心律失常。如何面对心律失常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导致心律失常的原因

 

 


    导致心律失常的原因有很多。情绪紧张、饮酒过多、睡眠不好、喝浓茶、喝浓咖啡都可能引起心脏的兴奋性增强,导致心律失常,这种心律失常一般不会有很大危害。


    但很多心律失常是器质性疾病导致的,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除了心脏疾病外,部分心脏外的疾病也可能引起心律失常,如甲亢。


    结构性心脏病,如扩张性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或者是缺血性心肌病、心脏的瓣膜病、高血压心脏病都可以伴有心律失常,因为它不仅有心脏机械功能的失调,另外,还可能累及心肌细胞和传导系统的细胞从而引起心律失常。


    由于心律失常的病因很多,不同的心律失常选择的药物治疗是不同的,所以,有心律失常症状发生时,应该到医院做心电图等相关检查,看看具体是何种原因导致的心律失常,然后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通过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辅以生活方式改善,定期随诊复查,大多可有效控制病情。抗心律失常药物也有多种类型,不同情况的心律失常所用药物不同,不可一概而论。心律失常分为缓慢性心律失常和快速性心律失常,应针对不同的情况使用不同的药物,如果用错药物,会引发不良反应。如果发现心律失常,不可自己随意服药,应找心血管专科熟悉心律失常的医生进行检查,诊断明确后针对性地用药,避免副作用的发生。任何一种抗心律失常药都有副作用,但是对症用药效果会很好。如果没用对或不适合,药物可能造成其它的副反应,所以用药应慎重,同时要进行定期复查。病人用药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去进行调整,不可盲目。

 


治疗心律失常时的注意事项

 


    1.并非所有的心律失常都需要治疗。对于体检时发现的无症状性心动过速、心室率不快的房颤、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心律失常、无不良严重后果的心律失常,对这些患者应当以“打消顾虑”为主,教育其纠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饮酒、喝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品,过度劳累、熬夜、激动、生气等。


    2.切忌频繁更换药物。一般不建议短期内换用另外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考虑采用非药物的方法,如电复律或食管调搏等。


    3.联合用药需谨慎。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首选方案是单一用药,从小剂量开始,无效时再逐渐增量,尽量减少联合用药。单一药物治疗无效或剂量过大难以承受不良反应,合并存在多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反复发作的恶性或潜在恶性心律失常需长期抗复发治疗者,需联合用药。联合用药时每种药物的用量应为单一药物的最小有效剂量,并选择药理作用不同的药物。此外,还应留意相互的不良作用及配伍禁忌。


    4.忽略基础疾病与病因治疗。心律失常是否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直接决定治疗对策和预后。在心律失常紧急救治的同时,不可忽略基础疾病的治疗和相关病因的纠正,尤其是心肌缺血和心功能不全。基础疾病和心律失常可互为因果,紧急救治中孰先孰后,取决于何为主要矛盾。如心律失常最为紧急,应首先处理心律失常。如心律失常继发于急性心肌梗死,仅表现为室性早搏,不危及生命,则优先治疗急性心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