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6版(2020年07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曾茄:用爱传递信心的“广元名医”
本报记者 徐咏秋

人物名片:
曾茄,广元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2013~2019年,科技论文连续7年获广元市科技进步奖;中国肺癌防治联盟肺癌内镜筛查与诊治委员会委员,中国肺癌防治联盟广元市中心医院肺结节诊治分中心主任;第三届“广元名医”,广元市第七批学术技术带头人。

人物名片:
曾茄,广元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2013~2019年,科技论文连续7年获广元市科技进步奖;中国肺癌防治联盟肺癌内镜筛查与诊治委员会委员,中国肺癌防治联盟广元市中心医院肺结节诊治分中心主任;第三届“广元名医”,广元市第七批学术技术带头人。

 

1月28日,他作为四川省首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广元市首批援鄂医疗队队长,带领24名队员紧急驰援武汉,在武汉红十字会医院奋战53个日夜,以出色的组织能力和专业水平通过了这次“抗疫大考”,治愈新冠肺炎患者361人,实现了“打胜仗、零感染”目标,向业界展示了抗疫战斗中的四川力量、广元力量。不久前,他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他,就是广元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曾茄。

 

 


面对考验毫不畏惧

 


    “大爷,你身体无大碍,一周内就可办理出院。”7月初,记者在广元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部见到了正在查房的曾茄,他一边弯腰用听诊器探测老人肺部情况,一边与其交流。


    夏季,呼吸科患者较少,曾茄多了几分“清闲”,而回想起几个月前,他完全是处于“拼命”状态。


    1月25日深夜,睡梦中的曾茄接到院领导电话,得知要“组建医疗队赴武汉抗疫”。以呼吸科医生的经验判断,他明白前线的未知和危险,但情况紧急,他第一时间报了名,决定上前线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抵达武汉的当天晚上,曾茄就与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对接,和队员在3天内完成三区两通道的规划与改建,7天内完成重症病房改建并收治患者。“我喜欢踏实做事,作为医生,你有没有真本事硬功夫,就看你能不能治病救人,在武汉时就想拼尽全力治好每一个病人。”紧接着,拟定治疗方案,规范治疗流程,抢救危重症病人,各项高强度救治工作迅速铺开。

 


用爱传递信心和力量

 


    1月26日,39岁的刘玉霞被送到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时,已失去知觉,高热、血氧饱和度低于80%,被收入重症监护病房。主治医生曾茄立即为她进行高流量吸氧,但其氧合状态改善不大,曾茄判断,患者肺部病变严重,急需改善病人通气情况,于是为她制定了肺部消炎和无创呼吸机治疗方案。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刘玉霞从ICU转入了普通病房。


    “一到武汉,我们就被当地医护人员的坚守感动,我们又将战胜病魔的信心传递给患者,而患者康复后又将这种力量化成爱心回馈给我们,并传递给更多人,这让我收获了巨大的成就感。”不久前,曾茄收到刘玉霞从武汉发来的信息,得知康复后的刘玉霞捐献了自己康复期血浆的事,曾茄有种说不出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