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3版(2020年06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健康扶贫让贫困群众少生病、看得上病、看得起病
青川县为贫困群众撑起健康伞
本报记者 徐咏秋

“王医生,你看我走路再不用人扶了,腰也不疼了,弯腰捡个东西也不那么吃力了!”6月10日中午,在青川县木鱼镇中心卫生院,刚做完理疗的曹宝红兴奋地对医生王武刚说。48岁的曹宝红家住青川县沙洲镇幸福村,因患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导致他下肢麻木、行动困难,被识别为贫困户。自2017年起,距幸福村只有4公里的木鱼镇中心卫生院开设牵引、针灸等中医治疗后,曹宝红每天都会去找王医生治疗。如今,他的症状缓解,也恢复了一定的劳动能力。


    青川县是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5·12”汶川特大地震极重灾区。自全县打响精准扶贫攻坚战、开展健康扶贫行动以来,县卫生健康系统建立“五位一体”工作格局,形成“领导小组统一指挥、部门横向协作、系统纵向联动、医疗对口帮扶、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健康扶贫大格局。5年来,健康扶贫取得显著成效,到2019年3月,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100%达标,2019年4月28日,青川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彻底甩掉了千年贫困帽子,全县79个贫困村,9516户28709名贫困人口终于实现了“看得上病、看得起病、少生病”的愿望。

 

实施县域内医疗卫生机构达标和服务能力建设“大提速”
让贫困群众“看得上病”

 

说起近几年村里医疗条件发生的变化,74岁的李中兰老人很感动。“我这身体一直不太好,多亏村里医生经常关心我的病,现在看病拿药都很方便,国家为我们这些老年人想得太周到了。”6月11日上午,李中兰老人步行5分钟就从安置点到了沙州镇青坪村卫生室,村医韩顶富为她量血压并开了些降压药。


    李中兰的子女长年在外务工,老人长期独居,因患高血压、冠心病,经济负担较重,被识别为贫困户。2018年10月,包括李中兰在内的青坪村43户贫困户,整体易地搬迁至山下村委会旁的四合院集中安置点,而昔日半山上简陋的“木架子”房村卫生室,也搬进了村委会,方便了村民看病就医。“以前村民要走半小时路才能到村卫生室,现在只需不到10分钟。”韩顶富说。每月,韩顶富都要履行家庭医生职责,定期上门为全村行动不便的老人作常规体检、量血压和药物指导等。


    青坪村卫生室从过去不到60平方米的“木架子”房,到如今拥有近100平方米的工作用房,按标准化要求不仅配备了诊断床、桌椅、药柜,还开通网络,配置了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近几年,仅79个贫困村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青川县就投入资金500多万元。说起健康扶贫为基层卫生事业带来的变迁,作为见证者和实践者的韩顶富连连高兴地说:“赶上了赶上了,我们这一代卫生人还真是赶上了!”


    据县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高飞介绍,青川卫生系统经历十年灾后重建打下了一定基础,自启动健康扶贫行动以来,该县确定以更高标准对县域内医疗卫生机构达标和服务能力建设“大提速”,大刀阔斧推进县级医院提标创等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达标升级,包括青坪村在内的79个贫困村卫生室各类设施一应俱全。对全县5000多名医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培训,重点培训镇、村专业技术人员,对所有乡镇卫生院、县级医院院长、主任开展轮训,结合为贫困患者开展疑难杂症、危重症会诊,常态化开展学术讨论。同时加快实施远程医疗“全覆盖”,建立两个县级“影像中心”和“检验中心”,在东西扶贫协作支持下,县镇村三级开通青川、湖州、吴兴三方远程会诊系统,为全县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注入了“强心剂”。

 

建立“三集中”办理机制
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

 

  72岁的淡宗秀老人家住凉水镇学房村,两个儿子已分家,去年淡宗秀的丈夫去世后,老人独自一人住在高山上的3间土坯房里,几乎没有收入,属典型的贫困户。长期慢性糖尿病导致老人视网膜发生病变,虽经住院治疗仍未见好转。如今,老人已双目失明,再加上患高血压和心脏病,常年自费购药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


    得知情况后,6月2日,县中医医院慢病特殊门诊办理鉴定组成员、凉水镇中心卫生院及学房村卫生站乡村医生一行7人,上门为淡宗秀老人体检,并作慢性疾病特殊门诊办理现场鉴定,随后第一时间将门诊卡送上门。此后,老人看病买药都只需支付10%。老人的儿子宋文兴接过卡激动地说:“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母亲看病不愁了,减轻了我们全家的负担。”


    近年来,为解决该县贫困慢病患者特殊门诊办理率不高的问题,青川县探索建立了“集中筛查、集中鉴定、集中办理”的“三集中”机制,由乡镇卫生院初筛,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县级医院复检,乡镇集中到县医保局办理后,第一时间发放门诊卡,让贫困群众少跑路甚至不跑路。“青川很多地方较偏僻,山高路远,对行动不便的老人,专家组会入户到家里去体检做鉴定,不遗漏一个人,彻底打通健康扶贫‘最后一公里’”。高飞介绍,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贫困慢病患者初筛4756 人,经县级医疗机构鉴定确诊3180人,县医保局审核办理3180人,慢疾特殊门诊办理率从几年前的22%提高到100%。


    在山区,贫困群众因病致贫、返贫的焦点在于大病。经过不懈努力,青川县卫健局构建了“1+N”政策体系,对贫困户大病患者采取“临床筛查、精准识别,层级救治、减轻负担,结算报销、合力救助,转移垫付、分忧减压”五位一体的专项救治行动,目前全县已救治大病患者446人,救治率达100%,减免医疗费达352.71万元。

 

推进全域健康细胞建设
让贫困群众“少生病”

 

   “哎呀,郭医生你又来了,快进屋里坐。”何克忠老人说的郭医生,是白龙湖镇白河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郭成林。69岁的何克忠老人,自年轻时双腿残疾,并患有高血压,是该村的贫困户,郭成林定期上门为他体检、看病,并进行用药指导和健康知识普及。“我行动不方便,出一趟门太不容易了,郭医生过段时间就到家里来给我看病送药,我很感谢!”老人对记者说。


   “2015年以前,村里的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结核病患者很常见,经过这几年‘治未病’宣传,村民的疾病谱发生了改变,得这类病的患者大大减少了。”郭成林说。这一变化来源于村卫生室职能的转变,从2015年起,郭成林的工作就从以治病为主,转变为以健康知识宣传普及为主,他采取集中讲解、入户宣传、发放资料等方式,对村民进行健康教育培训,他还针对嗜酒、随意停药等重点人群开展一对一个性化教育。


   “有病治病、没病防病”。近年来,青川卫生健康系统将全域健康细胞建设作为深化健康扶贫的载体和抓手,以“健康促进县”建设为契机,实施“健康知识宣传、健康行为促进、健康环境治理、健康服务保障”四大行动,深入推进县镇村三级健康细胞建设和健康能力建设。2017年,青川县建成国家卫生城市。


   “挖病根才能拔穷根”,青川卫健人深知,帮助群众树立健康意识、提升群众自我健康管理水平,让他们不生病少生病,才是巩固山区健康扶贫成果的关键所在。


    在青川人民脱贫奔康路上筑牢群众健康之基,为全县因病致贫群众撑起遮风挡雨的健康伞,青川卫健人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