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3版(2020年04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郭孃孃的生死32天
——来自泸州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的报告
文/张合 图/泸州市卫生健康委

专家们的结论出来了:病情相当严重,可以说是目前四川新冠病毒肺炎确诊患者之最。此时,谁都明白救治郭孃孃的特殊价值。如果成功,是泸州的成功,是四川的成功,也可以说是中国的成功。情况已经上报国家卫健委。想来,党中央、国务院可能也看着的啊!


    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专家金晓东,呼吸治疗师王鹏,会诊一结束就从成都出发,匆匆赶往泸州。晚上11点,略显疲乏的两位专家走进了定点医院。先吃饭?专家摆摆手。听汇报?又摆摆手。两位省专家径直换上防护装备,“全副武装”地轻轻进了病房。病人的严重情况超出了想象,现场看见比会诊所见更加触目惊心。走出病房,泸州团队把之前的情况包括争论分歧也作了报告。金晓东点点头,说,“目前泸州的处理应该是可行的。”提出建议之后,临走,两位专家犹豫了片刻,还是紧紧握了握泸州战友们的手。


    定点医院采纳了金晓东提出的建议,随即调整完善了医治工作思路,郭孃孃交由重症治疗主导,其他学科辅助;把危重症病人和一般病人分开医治,保证郭孃孃这个“贵宾1号”的医治不因其他而削弱;构建舱内人员、舱外组长、舱外专家和院领导三级救治结构,点名重症科主任雷贤英担任舱外组长。自此,定点医院组建了以4个医院重症科人员为主的小分队,交给雷贤英使用。市指挥部副指挥长、西南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廖斌要求,舱外专家们每天会诊的情况,都要传给他看。此后,专家组经常接到廖斌打来的电话,询问情况,交流看法,引领大家前进。


    面对群众的危难和组织的号召,请战书如雪片一般飞到院领导手里,小分队很快就组建完成。重症医学科护师魏星在请战书里写出了自己的骄傲:很多亲戚听说我学护理,都认为我没有出息,这次,我就要让他们看到,男孩子当护士,一样棒棒的!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护士林小燕在日记里写出她的自豪:因为自己体重轻,个子小,撑不起防护服,请战书没有被批准,但我也在现在的岗位上恪尽职守。


    2月4日,3个医生、7个护士到位,队长雷贤英把他们安排进舱。舱内人员,高峰时达到34人。雷贤英建议,对病人标本都治:对标,继续采取呼吸机、高流机进行呼吸支持,恢复呼吸功能;对本,清除新冠病毒和细菌,彻底铲掉病根。院领导尊重她的建议。于是,她把重症、呼吸、传染、营养、心理等多学科组织起来,扩充了重症小分队舱外力量,抱团对抗病魔的暴风骤雨。舱外,每天上午10点,雷打不动组织专家会诊,制定完善医治方案,大家把这个法子称为“一天一案”;其他病人也陆续住进舱内以后,专家组给每个病人制定了不同的医治方法,大家取名叫“一人一策”。舱内,医生每天三倒班,护士每天六倒班,24小时全天候治疗护理。护士半小时记录传输一次病情信息。里面的信息和外面的信息,雷贤英亲自接收、处理、传输。她吃住在医院,定时监控了解舱内患者病情。怕晚上休息时睡过头,就设置好闹钟按时醒来,如舱内没及时反映,就赶紧打进电话去提醒。


    5日,6日,7日,病情仍然危重,但郭孃孃本人的舒服度提高了。她头脑比较清醒,表情也不错。大家一直悬着的心,往下放了一点点。


    血压血糖动荡起伏,病人的内环境非常紊乱,情况相当糟糕。糖尿病合并新冠肺炎,会严重损害肌体,提高死亡的概率。调血糖、调血压,关乎整个医疗救治的成败。


    多学科合作的威力出来了。


    西南医科大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万沁,参加工作起就帮病人调控血糖,调了半辈子,积累了不少经验,但这次遇见郭孃孃,还是着实捏了一把汗。2月5日接手病人后,万沁分析,病人之所以血糖波动幅度大,主要原因是有糖尿病基础疾病,外加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激素使用所致。在此情况下,要把血糖控制在最佳稳态,是非常不容易的。其他因素不说,单单吃东西这一样,控制起来就很考手艺:多吃一口含淀粉的食物,会形成高血糖,少吃一口,又会形成低血糖,但东西不能不吃吧?她先进行皮下胰岛素注射,然而控制不住血糖,马上改为静脉泵,情况稍稍有所好转。病人营养不足,营养液口服后,血糖值马上升高,赶紧又协调营养科调整营养供应方案,把血糖降下来。按下葫芦浮起瓢。反反复复,上上下下,直到找到郭孃孃的最佳平衡点,如握平衡木,踩稳血糖值的钢丝。


    给郭孃孃调控血糖,每过1个小时就要在手指顶端采一次血来化验,郭孃孃的手指尖,几天下来,已经扎得血印斑斑、血眼密布。每扎一次,病人都皱起眉头,龇牙咧嘴。护士每次下针之前,都要仔细观察一阵,尽量找个还能下针的地方,可是很难找到。扎在病人手上,痛在自己心上,有个护士就受不了,眼泪直流,扎不下去,换了别人去扎。医生向廖斌报告了这些情况,说想上动态血糖监测仪代替指尖采血,以减轻病人痛苦,可病人又患有低氧血症,担心数据不准,不敢冒这个险。廖斌沉吟了一下说,“一天扎24针,实在是恼火,换吧,仔细一点就是。”老天保佑,用动态血糖监测仪测了几天,对比平时采血化验出的数据,还比较准。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汪敏没有料到,郭孃孃这个素食主义者素食得那么彻底,那么坚决,平时别说吃肉,连油水都很少沾。这次病倒后,严重的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再加上营养不良,身体变得相当差,免疫力低下,整个人都糟朽了。汪敏揪心得不得了。与这样凶狠的病魔作斗争,要给病人足够营养支撑,又要控制血糖波动,还真不是容易的事。汪敏根据病历和她亲眼所见,给了一个口服营养、肠外营养、糖尿病饮食治疗的三合一方案。病人高烧脱水,不给水不行,给多了也不行,她先给病人开出150毫升专用制剂,用一日三餐替代了喝水,又加肠外营养液作补充,每天滴注600~700毫升卡文(卡文:一种肠道外营养液)。


    饮食就更讲究了,得吃低盐、低脂、低升糖指数的东西,多吸收高膳食纤维。汪敏做这个方案真是煞费苦心。给米饭,得由少到多,循序渐进,每顿从粗细粮掺杂的25克,缓慢递增到75克;给蛋白质,得增加含水溶性膳食纤维的食物,每天交替搭配一定数量的鸡蛋、牛奶、豆腐、乳清蛋白粉;蔬菜,每顿要给予瓜类、叶菜、菌类,数量不超300克;此外,每天还要给点水果,但血糖不稳定就不能给;郭孃孃不吃肉,尊重她的习惯,就不安排。汪敏风趣地说,每天的食谱要根据病情变化进行微调、完善,真是接待贵宾呢。
    市人民医院的小姑娘肖淑珍主管病人膳食,又配合汪敏工作。细心的肖淑珍发现,郭孃孃牙齿不好,咀嚼能力差,她就给郭孃孃开小灶,把饭菜结构调匀,数量计准,煮软、熬香,才给病人送去。为了控制好重量,她自备了一台小秤,根据汪敏开的食谱,严格称重,连几瓣桔子、几片苹果,都精确到克。病人服用药物后消化道反应大,恶心呕吐,她就把饭菜弄得更加精细。


    开始,郭孃孃厌食、抗拒,舱内的医护人员接到饭菜,还得先做思想工作,哄小孩一样哄着,才能让郭孃孃慢慢吃下。其实从头到尾,郭孃孃服药、吃饭、吸氧、抽血,啥都得医护人员哄着护着。
    患者好像被“禁闭”,医护人员也像是被“软禁”了。这些自愿“付出自由”的医护人员,以无法形容的忍耐和超过极限的付出,凝聚起强大的、柔韧的合力,对抗着、消耗着新冠病毒肺炎的暴风骤雨。

(下转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