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8版(2023年09月2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少年行
假期带娃出游 收好“安全锦囊”
本报综合

       我要带你到处去飞翔

       走遍世界各地去观赏

       没有烦恼没有那悲伤

       自由自在身心多开朗

        ——齐秦 《张三的歌》


       旅游、露营、赏花、耍水……中秋国庆长假带娃的家长一定不会放弃这段愉快的亲子时光,但是在外玩耍,难免发生意外,专家们联合给出出游安全锦囊。

       露营、去绿植密集地防虫咬

       虫子在咬人的时候,口水里的刺激性物质会导致被咬的地方发生炎症反应,一般几分钟就会出现,主要的表现是:瘙痒性的局部红斑和水肿。由于儿童的皮肤敏感,特别是婴幼儿,被咬的地方局部肿胀会较明显,可能出现进展性水疱、大疱、硬化等,还可能伴有低热。如果虫子对我们造成蜇伤,且个体对该种毒液过敏,导致体内肥大细胞广泛激活,那可能会出现全身性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喘息、呕吐、低血压,甚至意识丧失。虫咬和虫蜇伤的区别在于,虫咬是虫子通过口器咬伤人,而蜇伤则是虫子通过身体尾部一根特殊的“刺”刺入皮肤。

       当发现自己或孩子被虫咬之后,要赶紧用肥皂水冲洗,然后擦干净被咬的地方,如果已经出现水肿的情况,可以用冰袋冷敷缓解,外用乳膏、凝胶和洗剂也可以减轻瘙痒,也可以口服非镇静抗组胺药缓解瘙痒。

       当然,我们也可以尽量在出行的时候避免虫子叮咬。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皮肤科医生赖沙提醒,黎明和黄昏是虫子最活跃的时候,这个时间尽量待在室内;外出活动的时候尽量避免去草丛附近、树下和潮湿的地方,建议穿长袖长裤,扎好袖口裤脚等。

       警惕零食、零件误吸入气道

       花生瓜子是亲朋聚会中常见的零食,但对于幼童来说,呛咳的风险极大。除此之外,小磁铁、纽扣电池、玩具部件、硬币、枣核等是呼吸道异物的常客。发生误吸时帮孩子抠喉咙催吐是错误的做法,当你把手伸进孩子嘴里抠的时候,孩子因恐惧会哭得更厉害,气道会打得更开,异物会进入更深的气道。正确做法是,一旦发生异物吸入,家长首先要保持镇静,让小孩子不要哭闹,以免加重症状。最安全的方式是第一时间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徐幼提醒,中秋、国庆是欢聚的节日,但注意在孩子进食时不要逗孩子笑,也不要打骂孩子,这时最容易引起异物、食物误吸进气道。同时,也要注意管理好小物件、小玩具等,防止孩子放入鼻腔、耳道,或放在口中玩耍,误吸入气道,造成致命的危险。

       怎么携带OK镜去旅行

       假期旅行想想都很开心,对于长期戴角膜塑形镜的孩子们来说,外出时无疑更需要享受来自角膜塑形镜的便捷和舒适。出门旅行,选择飞机出游的家长们要注意,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成都中医大银海眼科医院屈光眼肌科(小儿眼科)副主任文娟、一级视光师曾思霖提醒,角膜塑形镜一定要随身携带,不要托运;在戴塑形镜的过程中,不管是复查还是去旅行,一定要确认镜片的保存是否规范,在浸泡镜片时盒内的护理液应保持7~8分满;外出的时候,要记得对护理包进行晾晒。如果短期出行携带不便,记得在出游前将镜片清洗干净,放在新鲜护理液中,避光避高温保存,回来再戴时记得认真清洗一遍。医生提醒,停戴OK镜不利于视力矫正和控制的效果,在保证环境安全的情况下建议最好坚持每日戴8~10小时。

       旅途必备小药箱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师陈旭提醒,带孩子出游,可以携带以下药物,以备不时之需,但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的滴剂/混悬剂。

       感冒药。抗病毒口服液或颗粒、连花清瘟颗粒。

       腹泻药。蒙脱石散和口服补液盐。

       抗过敏药。氯雷他定儿童口服溶液、西替利嗪滴剂/糖浆剂。

       眼药。红霉素眼药膏、人工泪液或小包装生理盐水。

       外用止痒药。炉甘石洗剂和薄荷膏。

       晕车药。茶苯海明是常用的非处方晕车药。

       外用杀菌药。小瓶碘伏棉签、独立包装的无菌纱布、医用敷料,以及透气创可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