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4版(2020年02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宫颈糜烂”不是病
马尔康市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心 任朝萍

宫颈糜烂曾作为一种疾病困扰很多女性,婚后女性在正常查体时有很大一部分被诊断为宫颈糜烂。事实上宫颈糜烂是一种生理现象,但过去一直认为慢性宫颈炎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甚至有人认为它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病的高危因素, 从而进行过度治疗。

 

 


宫颈糜烂?病名已取消

 


    早在2008年出版的第7版《妇产科学》教材中,已经取消了“宫颈糜烂”这个病名,以“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生理现象取代。


    因为医学发现,“宫颈糜烂”其实是一种生理性改变,只不过是由于宫颈管内的柱状上皮外移,与宫颈管外表的复层鳞状上皮相比,色泽更鲜红,看似“糜烂”而得名,但只要没有不适症状,比如白带过多、外阴瘙痒或下腹坠胀不适等,通常不用治疗。

 


“宫颈糜烂”不是病

 


    宫颈上有两种细胞——鳞状上皮细胞(以下简称小鳞)和柱状上皮细胞(以下简称小柱)。


    小鳞和小柱同在宫颈上的“鳞柱交界区”,并且他俩处于动态的平衡,类似你进我退,你退我进的关系。受雌激素影响,雌激素低的时候,小鳞进,小柱退,雌激素高的时候,小鳞退,小柱进。而我们观察到的所谓“宫颈糜烂”,正是小鳞退,小柱进的情况。也就是说,在此种情况下,柱状上皮细胞占据了更多的“领地”。并且,柱状上皮细胞的外观不太漂亮,看起来就像“糜烂”一样。所以,所谓的“宫颈糜烂”,只不过是长得不太好看的一种细胞,占据了宫颈的大部分面积而已。

 


“宫颈糜烂”意味着宫颈癌?

 


    宫颈柱状上皮外移,和宫颈癌没有直接关系,只是宫颈癌好发于宫颈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界的部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性感染,才是引起宫颈癌的元凶。而有没有这个感染,并不能从“宫颈糜烂”的程度上判断,有的宫颈很光滑,但照样是感染阳性。换句话说,宫颈癌或者癌前病变可以表现为“宫颈糜烂”,但只有由HPV感染导致的“糜烂”才会发展成为宫颈癌。


    如果检查发现“宫颈糜烂”样改变,需注意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情况。


    生理性糜烂。生理性糜烂,是由于女性内分泌因素,生理状态下受体内雌激素影响,宫颈管内柱状上皮移位(外移),妇科体检时,外观上宫颈呈现“糜烂”状态。在排除宫颈癌及宫颈的炎症后,考虑为生理性柱状上皮异位,一般是不需要处理的。


    病理性糜烂。病理性糜烂,是子宫颈慢性炎症的一种类型,属于妇科炎症,只是炎症发生在宫颈上,他主要表现就是白带增多和腰酸等,有的则没有任何症状。

 


“宫颈糜烂”需要治疗吗?

 


    当无病原微生物感染时,“宫颈糜烂”无临床症状,或仅表现为分泌物增多,不需进行治疗,以下建议,供参考。


   (1)<30岁,对于单纯、表浅“糜烂”多为生理性变化,不必特殊处理。


   (2)>30岁,或颗粒型“糜烂”、不对称“糜烂”、有接触性出血、宫颈硬度不同,应作宫颈病变三阶梯筛查,排除宫颈病变。如果没有宫颈病变,也无明显不适,建议定期复查。


   (3)颗粒型或乳突型“糜烂”,如合并有白带增多,外阴、阴道瘙痒等炎症症状,应进行治疗。在排除宫颈癌的情况下,多主张行物理治疗。


   (4)物理治疗方法较多,但治疗原理相同,疗效相近。关键是掌握正确的适应证,规范操作,注意围治疗期处理。


   (5)由于“宫颈糜烂”与宫颈的癌前病变或者宫颈癌在肉眼检查上很难区分,因此对于“宫颈糜烂”,在进行治疗前都需要先做宫颈癌检查排除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因为早期宫颈癌也有“糜烂”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