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0版(2023年07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儿童龋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专家提醒——
“小口腔”有“大文章”

       俗话说:“牙不好,疾病满身跑。”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密切相关。儿童时期的口腔健康不仅关系到孩子的生长发育,还对其一生的健康有着深远影响。北京口腔医学会科普部部长、主任医师刘敏近日接受记者采访,解读“小口腔”里的“大文章”。

       孩子7岁前需由父母帮忙刷牙

       对于孩子而言,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清洁口腔?“宝宝还没有长牙时,就可以开始清洁口腔了,最晚从长牙后开始刷牙。”刘敏介绍,在长牙前后,牙龈会有肿胀、发痒等不适,宝宝可能有哭闹不安、流口水等,家长可以用干净的纱布蘸些凉白开擦拭牙龈来缓解宝宝的不适,让宝宝逐渐适应清洁口腔,为长牙后养成刷牙的习惯打好基础。

     “从预防龋齿的角度出发,宝宝下面两颗乳牙露头后,就可以开始刷牙了。”刘敏建议,3岁前,宝宝还不会漱口,每次刷牙用大米粒大小的牙膏;随着牙齿萌出的增多,牙缝逐渐变小,建议使用牙线来清洁邻面的菌斑软垢。3岁后,宝宝会漱口了,推荐使用黄豆粒大小的牙膏来刷牙。孩子7岁以后,一般能自己提供基本的口腔卫生保健(刷牙和使用牙线),父母要根据孩子的情况,定期检查牙齿是否清洁到位。

       控制吃糖频率比控制吃糖量更关键

       为什么儿童龋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口腔的患龋增加往往和经济相关,很多国家都有这种经验——经济发展好了,国民吃的食物精细化程度提高了,细的、软的、含糖的食物摄入增加了,患龋情况也就逐渐增多。”刘敏强调,家长是孩子口腔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尤其在孩子1~2岁时,要注意科学喂养。

     “如果宝宝1岁后含奶瓶入睡(包括母乳和配方奶),龋齿的发生几乎不可避免;宝宝1岁后吃夜奶(包括母乳和配方奶),也几乎等同于得龋齿。”刘敏说,龋病是口腔中的致龋菌分解糖分产酸、腐蚀牙齿的结果,宝宝的龋齿也一样:奶中的糖分被致龋菌发酵产酸,乳牙长期浸泡在这种酸性环境中,牙体组织容易遭到破坏,形成龋齿。  

     “一味地强调控糖并不科学。”刘敏强调,控制吃糖频率比控制吃糖量更为关键,想给宝宝吃糕点或零食时,可以适量随餐吃,但要尽量避免两餐之间摄入零食。想给宝宝喝鲜榨果汁、蜂蜜水等含糖的饮料时,可以改用杯子或碗和勺子喝。进食后记得刷牙或漱口,以减少糖分在牙齿表面停留的时间。

       做好自我保健是预防龋齿的根本

     “恒牙列中最早萌出的牙齿是第一恒磨牙,由于它常在孩子6岁左右萌出,所以又叫‘六龄牙’。”刘敏说,第一恒磨牙特别重要,而且容易龋坏,还被很多家长误认为是乳牙,必须重点保护,第一恒磨牙有一个专属的防护措施——窝沟封闭。

     “当我们张开嘴,能看到后边大牙的咬合面(咀嚼食物的一面)是凹凸不平的,凹陷的部位就叫窝沟。有些孩子的窝沟比较深,食物和细菌嵌塞进去,家长很难用牙刷清洁到位,蛀牙很容易从这些缝隙开始,医学上称这种龋为窝沟龋。”刘敏说,窝沟封闭是国际上成熟的预防第一恒磨牙龋坏的适宜技术,也是中国儿童口腔公共卫生项目的主要干预措施。除了窝沟封闭,为适龄儿童进行牙齿涂氟也是常见的预防龋齿的做法。

     “窝沟封闭和涂氟只是防龋的方式之一。”刘敏强调,做好自我保健才是预防龋齿的根本——少吃零食、吃健康的食物、进食后充分漱口、每天早晚用含氟牙膏有效刷牙、使用牙线,定期到医院进行口腔检查,才能保护好口腔健康。(据《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