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6版(2023年07月1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反复高热不退 “元凶”竟是这个病

     “你们是我的救命恩人,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如果不是你们的坚持,我们这个家真就散了!谢谢你们!”近日,在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一位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出院前与家属对医护人员连连道谢。

     “普通感冒”并不普通

       家住郫都区某小区的李女士,身体一直很好。6月中旬,她突然浑身发热,测量体温39℃,伴有乏力等症状,以为是着凉引起的感冒,但服用两天感冒药后不见改善反而愈加严重,辗转多家医院仍反复高热不退,家人见状便驱车带她到郫都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

       李女士到急诊科就诊时,虽神志清楚,但眼睛发红,面部通红,站立不稳,像醉酒的样子,且测量血压低至60/35mmHg,已出现休克症状。急诊科主治医师孔令军判断患者可能不是“普通的感冒”,于是经急救绿色通道,将患者转至重症医学科治疗。

       拨开迷雾“元凶”浮现

       转到重症医学科后,急危重症医学部主任刘广明带领团队立即开展救治工作。经检查发现患者呼吸心跳都很快,且化验检查结果显示肾功能、肝功能及凝血功能均有异常,但又无明显感染源,重症医学团队一方面迅速补液进行抗感染、免疫调节治疗,一方面对患者病情再次进行认真分析。副主任医师张华和主治医师李倩再次查体时,发现患者双侧大腿存在瘀斑、出血点,凭借多年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通过分析研判,他们果断认为患者各项指征符合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表现,重症医学团队立即重点针对流行性出血热展开鉴别诊断及治疗。

       果不其然,流行性出血热抗体检测结果证实了先前的诊断,危害李女士生命健康的“元凶”终于显现,大家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张华介绍,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病程长且病情变化快,大多数病情危重,未及时诊断和治疗的重症患者可导致死亡。

       精准救治+人性化关怀

       明确诊断对后续的抢救治疗起到了关键作用。由于患者病情非常危重,张华及重症医学团队每天在床前查看患者病情,根据病程及时调整治疗措施,医护团队密切配合,精心呵护。在全体医护人员的全力救治下,患者安全度过了休克期、少尿期和多尿期,血小板等检查指标以及尿量恢复正常,进入恢复期。

       值得一提的是,治疗期间主管医生李倩还与患者亲人交换联系方式,每日帮助李女士和家人视频聊天,消除患者对疾病的恐惧情绪,减轻其亲属对患者的担心。为此,李女士一家人对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特别感激,在出院之际为张华、李倩及科室团队送去两面锦旗表示感谢,并说道:“张医生、李医生认真负责,还非常有耐心,处处替患者着想,这让我们非常感动。”

       流行性出血热的治疗原则遵循“三早一就”,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和就地治疗。日常应做好食品、环境、个人卫生管理,高危地区人群建议接种疫苗,以有效降低出血热发病率,如有“发热、三红(即结膜红、脸红和颈部红)、三痛(即头痛、腰痛和眼眶痛)”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