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6版(2023年07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补锅匠
□ 德阳市罗江区人民医院 张文莉

        可可放假回家,说要为我们做一道她刚刚学会的、也是最拿手的“可乐鸡翅”。

     “妈妈,我在做这道菜的时候,家里的铁锅为什么要冒黑烟呢?我之前做这道菜的时候没有这个现象啊。”吃完饭,可可问道。

     “是不是铁锅被你铲坏了哦?”可可爸边说边洗铁锅,洗完一看,果然有两个砂眼。“你今天这道菜成本高哦!”

       听到爷俩的对话,我不禁想起了小时候见到过的“补锅匠”。

       

     “补锅匠”,对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来说,是一个非常熟悉的名词。那个时候,家乡的桂花街、米市坝、忠孝北街等随处都能见到补锅匠。那时的物资相对比较匮乏,很多人家里锅碗瓢盆用坏了,第一个想到的不是去买新的,而是修修补补继续用。

       我们家那会有一口大铁锅和一口小铁锅,都是生铁铸造的,大铁锅没有提手,在修灶台的时候,边缘就被嵌得和灶台齐平,但一般只是逢年过节时才用来爆炒和红烧分量大的菜,也适合把竹蒸笼放里面蒸食物,再顺手丢两个红薯到灶膛里面,等食物熟了的时候,烤红薯也出灶了,香喷喷的。小铁锅就用来炒小菜,有时候也用来煮米饭,我最喜欢母亲用小铁锅焖米饭,因为有米汤喝还有锅巴吃。

       铁锅一般都要用很多年,直到烧出了洞,才找补锅匠补一下继续用。那个时候买一口新锅要花不少钱,所以一般人都不会在铁锅有砂眼的时候就扔掉。而一口锅也并非只补一次,往往是“旧伤”上再添 “新疤”。  

       二

       在我的记忆中,那个补锅匠会挑着担子一路吆喝“补锅喽——”,现在想来,倒也是一道风景。补锅匠前边挑着风箱,后边挑着一个篾条筐子,筐子里面放着小钢炉、木槽、小铁棒、木炭、厚布等。如果有人拿来破锅坏盆等,补锅匠首先要对那些破锅坏盆打量一番,然后拿起一个尖嘴小铁锤,把破锅坏盆扣在地上敲击。如果是花生米大的洞,他必定会敲成红枣大,红枣大的洞必定会敲成鸡蛋大,小缝必定会敲成大缝……有时候也会说:“破了的地方如果小,就把它敲大一些,才好补。”

       补锅是要用铁水的,补锅匠要先用小钢炉熔化铁块。把风箱对准小炉的进口处,并将引燃的木炭放入炉中,使劲拉风箱,木炭越燃越旺,直到把铁块熔化成火红的铁水,然后用把火红的铁水舀出来倒在一块托着的几寸见方的厚布块上,上面还撒一层碳粉,再托着放到锅的破洞下面,用力往上顶,另一只手用一块圆柱形的湿棉布往上用力一压,快速一碾,一个补丁就打上去了。如果动作慢了,铁水凝固就没法碾平了。如果洞太大了,补锅匠会挑选一小块比洞略小的从别的破锅上面取下来的铁块,先用小夹子固定在锅洞上,然后围一圈铁水“缝补”上,最后再用泥水往新补丁处涂一下,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当时我不明白为什么要用泥水涂,补锅匠解释说是为了让它生锈,这样的补丁与原锅壁之间的结合就更紧密了。

       我们家原来有一口蒸锅坏了,经过补锅匠一番修补后,一直用到了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