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5版(2023年07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这些“声音”需要我们
□ 江西省儿童医院 魏美娟

     “这些声音如此熟悉,有这些声音在,就说明我的患儿还有希望。”

       在医院的ICU,一切显得那么脆弱,也显得那么珍贵。下夜班的时候,走出科室的门,夜晚走廊的那个固定位置的家属床铺已经换人了,心里有些说不出的感受,思绪也渐渐拉回了那一个个瞬间。

       那是一个闷热的下午,沉闷的乌云让窗外的阳光没能像往常一样透过玻璃窗户照耀在病房里。我正和往常一样,在接待室和家长解答患儿病情。

       当叫到6床果果的时候,果果妈用极其缓慢的步伐来到接待室,然后用手肘拱了拱果果爸,点头示意让果果爸说。

     “医生,我看果果醒来的可能性不大了,老家亲戚也说让她少受点苦。”

       我知道他们说出这句话,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艰难决定。

       果果是我管了快两个月的患儿,可我和她之间没有任何语言或者眼神之类的交流,果果在转来之前,已经在其他医院经过了抢救,目前是深昏迷状态。

       果果突发性脑出血在外院已经手术治疗,但是果果爸妈不想放弃,抱着一线希望来到了我们这里。在这近一个月的治疗期间,我们并肩作战,守着一次次的心率、血压、尿量,在与多脏器功能不全的博弈中来回拉锯,果果的情况趋于稳定,但是一直处于深昏迷状态,就像果果在另外一个平行世界迷失了,找不到回家的方向。

       果果的爸爸妈妈非常爱她,每天都会来到科室接待室,爷爷奶奶也时常过来,他们年纪大了,所以果果爸妈不让老人家过来,但他们还是会偷偷过来,即便看不到果果,他们说到了医院也会感觉离果果近一些。

     “医生,你说会不会有奇迹呢?”这是果果妈妈问得最多的一句话。

       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果果爸妈一切了然于心但又不愿意接受,他们抱着一丝“侥幸”。

       面对这样的患儿,我内心对治愈他们的渴望并不比他们的父母少。

       我知道,“让果果少受苦”这句话从果果家人口中说出来,是多么的不舍,多么的难。但是现实就是这样,再继续下去,对果果来说,对果果的家人和家庭经济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后来,果果跟着爸妈回家了。果果没有逃过命运的安排,父母之爱,医务人员救死扶伤之爱,我们都期望这些爱能超越生死,但很多时候很难。

       但这些爱能让我们思考,给我们激励,思考如何更好地让我们的技术精益求精,鞭策着我们不断前行,在救治成功率上不断突破,让ICU的笑声越来越多。

       在医院ICU病房里,有像果果爸妈说“少受点苦”的声音,也有说“谢谢你们给了孩子第二次生命”的声音,各种喜怒哀乐汇集。但我们听得更多的是治疗盘和治疗碗的碰撞声,监护仪规律有序的滴答声,微量泵断断续续的报警声,呼吸机的一呼一吸声……

       这些声音如此熟悉,有这些声音在,就说明我的患儿还有希望。

       因为这些“声音”需要我们,我们也需要这些声音,所以我们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