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某单位组织了一次职工健康体检,结果显示:颈椎健康问题几乎全员覆盖,尤其是颈椎强直;还有很多人症状比较严重,已经纷纷开始预约挂号,准备进一步治疗。
“疫情三年,人们的生活节奏被打乱了,就总体而言,锻炼的时间少了,居家的时间多了,这肯定会对一部分人的健康造成影响,颈椎病大概就是其一,尽管缺乏具体的数据,但从疫情过后的脊柱骨科门诊看,颈腰痛的患者明显增多,这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医学部派驻第三医学中心骨科主任、主任医师彭宝淦表示,伴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颈椎病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且发病人群呈年轻化趋势。颈椎健康问题因为普遍而常常被我们忽视,从最初的颈部不适,发展到较严重的全身症状,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体检查出颈椎有问题究竟该如何应对,大家心中存有许多疑问,对此,彭宝淦主任进行了详细解答。
颈椎病分为4种类型
颈椎病是骨科和康复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WHO公布的全球十大慢性顽固性疾病中,颈椎病排名第二,目前全球颈椎病患者已攀升至9亿。2016年我国一项大样本全身慢性疼痛流行病学研究也显示颈痛是排名第二的疼痛性疾病。
彭宝淦说,颈椎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诊断:1.颈椎椎间盘退变或椎间关节退变;2.病理改变累及周围组织;3.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4.有相应的影像学改变。
目前,对颈椎病的分类主要包括: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和其他型。其中颈型颈椎病最多见,脊髓型颈椎病最严重。“颈型颈椎病患者往往有枕部、颈部、肩部疼痛等异常感觉,可伴有相应的压痛点,影像学检查即显示为颈椎退行性改变。”彭宝淦说,“最严重的当数脊髓型,会产生颈脊髓的受压变性,进展到一定程度会引起颈部以下的完全性或不完全性的瘫痪,上下肢活动障碍,一旦出现,对患者本人、家庭和社会都将产生巨大影响,甚至可能是灾难性的。所以出现颈椎病早期症状要及早治疗,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急性损伤和慢性劳损为主要病因
在很多人的体检报告中,颈椎影像一项都显示为“颈椎生理曲度消失变直”。但颈椎曲度的改变会对健康造成哪些影响,大家并不了解。“各种影像学征象对于颈椎病的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但仅有影像学检查所见的颈椎退行性改变而无颈椎病临床症状者,不应诊断为颈椎病。”彭宝淦认为,具有典型颈椎病临床表现,而影像学所见正常者,应注意排除其他疾患。
“造成颈椎强直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颈部软组织的急性损伤和慢性劳损。”彭宝淦表示,现在大家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参加各类体育运动的人也越来越多,包括滑雪、游泳、登山、轮滑、户外、驾驶、健身等,这些运动在活跃我们日常生活、增强体质的同时,如果准备不足或技术不熟练,也可能会带来潜在的急性损伤风险。“而慢性劳损更是司空见惯,手机、电脑的日益普及和生活化,使很多人片刻难以离开,长时间低着头,会造成颈部软组织长期劳损,影响颈部功能,造成局部强直表现。”彭宝淦介绍,以上两种情况,基本都属于功能性的,尤其是后一种情况,适当注意是可以避免的。
中年人患病率是年轻人的1.5倍
“从医院脊柱骨科门诊情况分析,腰痛最多,其次是颈肩痛,后者很多可以归为颈椎病。”彭宝淦介绍,颈椎病就诊人群中,女性稍多,年轻人、办公族、低头族、开车族也越来越多。特别是老年人多以退变为主,很多因为出现神经根症状或脊髓症状而需要手术治疗。
“45~65岁的人颈部症状的患病率大概是18~25岁人的1.5倍,这可能代表了人体的退变老化与慢性劳损的累积性过程,所以说,人过40岁,就像车辆到了需要大修的日子,需要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遇有不适情况不要大意,应该多到医院看看,听听医生的意见。”彭宝淦说。现在颈椎枕、颈椎按摩仪等保健器材在网络商城售出非常多,但专家并不建议患者盲目使用。
对于已经患上颈椎病的人,彭宝淦给出如下建议:第一,影像学检查是必不可少的,比如X光片、CT、核磁等,必要时还需要肌电图检查;第二,诊治颈椎病是个复杂的、需要多学科协作的过程,所以一定要去正规的专业医院,不要迷信小诊所的虚假宣传;第三,颈部按摩和针灸要慎重,曾经出现过按摩后骨折和针灸后瘫痪的病例;第四,手术是最后的选择,除非是急性的骨折脱位、椎间盘急性突出、脊髓损伤等特殊情况,一般应从非手术治疗开始,如无效果,再考虑手术治疗;第五,作为预防,养成良好的日常工作、生活习惯非常重要,少做低头族,多做颈部伸展锻炼,增强体质,劳逸结合,会对颈椎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据《中国妇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