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9版(2023年05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在那场灾难中找到人生目标
汶川女孩穿上白色铠甲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李小红

       2008年,我才7岁,还不懂“地震”意味着什么,无情的灾难突然侵袭了我们的家园,当时来了很多支队伍,各个队伍发挥着他们的长处:医护人员争分夺秒进行现场救治,瘦小的护士姐姐担起了重任;武警官兵过峭壁、走悬崖为我们带来珍贵的食物;记者们翻过险山,只为让更多人知晓救灾情况……受他们影响,在那场灾难中我找到了人生目标:成为医护人员。

       为了不耽误我们的学业,党和政府给灾区的学校安排了对口支援的学校,我所在的汶川县草坡小学对口的是泸州十中,从此我开启了走出“大山”的一段旅程,让我跟泸州这座城市有了解不开的情谊。在这里我感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温暖,无论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还是和我一样大的同学。

       一年后,重建后的家乡已经焕然一新,我们就要回去了。怀着对“第二故乡”的特殊情怀,加上护理梦的种子破土而出,我坚定地报考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卫生学校,再次回到泸州。

       2020年,满怀期待的我迎来实习生涯,进入病房才发现临床上有些患者会因为我是实习生而拒绝让我护理,这让我有些难过,幸运的是我遇到了认真负责的带教老师,经常鼓励我并传授经验给我,给我争取更多的机会进行操作。至今我还记得第一次为病人穿刺的情景,病人是一位叔叔,与他交谈时我竭力表现出很专业,但毕竟是第一次穿刺,我非常紧张,手一直在抖,最终以失败而告终。我正犹豫着想放弃,这时老师来了,不断鼓励我,叔叔也对我说:“没关系,第二针就你来打,我拿给你练手。”在他们的鼓励下,我进行了第二次穿刺,终于成功了。叔叔笑着说:“看吧,你可以的。”这种被认可的感觉真好,也让我对护理工作更向往了。

       2021年7月,我收到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规培录取通知书,我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因为我不仅能继续留在这个给了我满满的爱的城市,而且离护士的梦想更近了。报到后,进入临床,我看到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有着良好的就医环境、先进齐全的医疗设备、尽职尽责的医护人员、认真负责的教学老师。医院以“提高人民群众的卫生与健康水平”为使命,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守护着区域内老百姓的生命与健康。我明白能有这么好的工作学习环境,离不开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前辈们的付出,我也很感恩。规培初次面临的困难就是克服我对第一次穿刺失败产生的恐惧心理,在我实习的第一个科室肝胆外科,很多次我都是依赖老师,没有勇气自己独立上手穿刺,老师给我指出这样不行,鼓励我大胆一点,再细心一点去突破自己,此后的日子里我仔细观察老师们的扎针绝技,自己也会找同伴练习,最后我也独立上手做到一针见血。一段时间后,我还学会了插胃管、尿管等各种临床基础操作,逐渐可以独立完成一些临床工作,其间有成功、有失败,但都在一步步积累经验。每帮助一个患者都让我切身感受到身上的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也常常为护理人员这份职业而自豪,为可以从点滴小事守护患者健康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