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5版(2023年05月0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读报纸、选头条、学编辑、写稿子……
“小记者”进报社 体验写作“快乐”

       4月28日,11名来自成都霍森斯小学五年级一班的同学参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实践活动,他们走进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了解其发展历史,在大众健康报和文摘周报等媒体单位体验了新闻报道写作、报纸编辑等实践活动。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报纸!”走进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大楼,许多同学发出感叹。对这些孩子来说,报纸已不是接收新闻消息的首选媒介,但看到大楼一楼中庭巨大的《四川日报》创刊号拓本,阅读着富有时代感的文字,他们仍惊奇不已。

     《四川日报》于1952年9月1日正式创刊。同学们目不转睛地看着第一期《四川日报》刊登的新闻,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四川百态有了新的认识。其中关于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报道,文中把当时杀灭的蚊子、老鼠等“四害”动物数量精确到了个位数,一位同学好奇地问道:“那个时候没有计算器,也没有电脑,他们怎么数得那么清楚的?”记者告诉他们,彼时新中国百废待兴,条件有限,这些数据自然是当年的卫生工作者一点点数出来的。在场的同学都感到惊讶:“太了不起了!看了这篇报道,感觉去到了那个年代,体会到了他们的不容易。”

       在学习了报纸编辑、出版的基本技能之后,大众健康报编辑老师布置了小作业,同学们体验了一次报纸编辑的流程,大家都手握着签字笔,聚精会神地寻找稿件里的错别字和病句。一名编辑老师表示,现在的孩子学习条件更好,悟性更高,“报纸编辑可能是他们从没体验过,甚至以后恐怕也没有机会体验的工作,但他们还是乐在其中。让他们看到了我们的付出,很值得。”

       记者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作为新闻记者的经历,还分享了在新技术和新媒介加持下新闻报道全新的展现形式,其中介绍的视频新闻产品“文物《达拉崩吧》”和“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将向公众开放”运用了3D建模、AI语音等各种可视化新技术,报道角度更加新颖,将普通的文字以各种形态展现,同学们纷纷觉得开阔了眼界。最后,记者告诉同学们,新闻人不仅需要娴熟的笔法和交流能力,还需要具备终身学习的品质,新闻会一直吸纳最新的技术和理念,会更加丰富多彩,如果他们今后有兴趣从事新闻行业,不能停下学习的脚步。

       最后,同学们在记者的指导下尝试了一次新闻写作,从大家的“成品”来看,多数同学写出了符合新闻报道要求的小稿件。活动结束后,同学们都觉得不虚此行:“谢谢所有老师们为了新闻报道的辛苦付出,劳动者最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