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3版(2023年04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得了痔疮别怕 中医疗法作用大
杨程

       患上痔疮是一件很让人尴尬的事情,也常让人坐立不安,由于患病部位难以启齿,所以在大多数人眼中,痔疮是犹如噩梦一般的存在。痔疮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类疾病,痔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多,俗话说“十人九痔”,指的是痔疮在人群中极其普遍,有调查表明,成年人犯痔疮的比例将近90 ,任何年龄都会发病,随着年龄增长,其发病率也逐渐增高。事实上,痔疮并不是很可怕,经过积极治疗就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不过容易出现复发的情况。中医学有着悠久历史,在治疗痔疮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尤其在保守治疗这一方面,优势十分显著,可以起到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去腐生肌的功效,从而达到根治的目的。下面我们具体聊一聊中医治疗痔疮的具体表现。

       中医对痔疮的认识

       西医认为,痔疮是肛垫病理性下移或肛门皮下血流淤积所形成的痛性包块,主要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三种。中医学对于痔的认识具有悠久的历史,据考证其原型最早出现于距今3000年的甲骨文中。在我国古代中医学文献中,“痔”有三种含义,一是指于人体九窍中“有小肉突出者”;二是所有肛肠疾病的总称,其病有痛有痒,有软有硬,有脓溃者,有不溃者,有肿痛便难者,有随大便下清血不止者,有穿窍血出如线者;三是指痔病,基本等同于西医学意义上的痔。古中医里的痔并不是单纯的一种肛门病的疾病,它不单单是指肛门部位的,在体表或体腔的其他部位发生一些凸出于腔道表面,或者体表面的,都把它称之为痔。比如说肠道的息肉,古代的传统医学把它称之为息肉痔,肛裂称之为裂痔,甚至是鼻腔里面的一些鼻息肉,也把它称之为痔。只是在后面演变过程当中,大家习惯把肛门病称为痔,一想到痔就想到肛门的痔疮。男女老幼皆可患此病。究其病因,多为脏腑本虚,静脉壁薄,又加上久坐,或久泻,或长期便秘,或饮食不节,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湿热下迫,气滞血瘀,阻于魄门,结而不散而生痔。或因气血亏虚,摄纳无力,则痔核脱出。

       中医对痔疮的辨证分型

       风伤肠络

       症状: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而出,血色鲜红;或伴口干,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

辨证分析:风热下迫,灼伤肠络,或热积肠道,耗伤津液,以致便结,擦伤痔核血络,热迫血妄行,则见便血,血色鲜红;风性善行,则下血或呈喷射状;口渴、便结、舌红苔黄、脉数皆为热邪内盛之象。

       湿热下注

       症状:便血色鲜,量较多,痔核脱出嵌顿,肿胀疼痛,或糜烂坏死;口干不欲饮,口苦,小便黄;苔黄腻,脉细数。

       辨证分析:湿热下迫大肠,迫血妄行,则大便下血;湿热蕴结,经络阻塞,气血瘀滞,则痔核肿物脱出;湿性重浊,则肿胀疼痛;热胜肉腐,则糜烂坏死;口干欲饮、口苦、小便黄、苔黄腻、脉濡数为湿热之象。

       脾虚气陷

       症状:肛门坠胀,痔核脱出,需用手托还,大便带血,色鲜红或淡红,病程日久;面色少华,神疲乏力,纳少便溏;舌淡,苔白,脉弱。

       辨证分析:身体素弱,脾虚气亏,不能统血,血不循经而溢于脉外,则大便带血;脾虚下陷,则肛门坠胀,痔核脱出肛外;脾虚运化失常,则纳少便溏;脾虚则气血无以荣养肌肤,故见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舌淡、苔白、脉弱为脾气亏虚之象。

       痔疮的中医疗法

       清热凉血祛风

       采用方药:凉血地黄汤加减,可以起到清热燥湿以及凉血止血的作用,对肠道湿热以及肠澼出血可以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

       健脾益气

       采用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具有益气升阳、调补脾胃之功效。方中黄芪为主,补中益气,升阳固表止汗;辅以党参、炙甘草、白术益气健脾,合主药以益气补中;佐以陈皮理气和胃,当归以养血,更用少量升麻、柴胡,协助主药以升提下陷之阳气。诸药合用,使脾胃强健,中气充足,则发热自除,气陷得升,则脱肛、久泻久痢等可治之。

       清热利湿止血

       采用方药:止痛如神汤加减,具有祛风清热、行气利湿、润肠通便的作用。其中秦艽去湿热,苍术利湿,桃仁活血通便,防风祛风,皂角子通便,是治疗肠风的要药。可以治疗痔疮引起的肿胀疼痛,同时还可治疗由于湿热引起的大便秘结和小便黄赤。

       塞药法

       将药物制成栓剂,纳入肛门而达到治疗目的的用药方法。主要用于内痔证属风伤肠络、气滞血瘀或湿热下注者。临床常用成药如化痔栓、肛泰栓、普济痔疮栓等。现代研究表明,肛门给药优点显著,不但可以防止胃酸和消化酶对药物的破坏,而且可避免药物对胃黏膜的直接刺激,为不宜口服药物者开辟了新的给药途径。同时药物直接作用于直肠末端痔局部,被吸收入血后不经肝脏,又减少了对肝脏的刺激,减轻了肝脏负担,效果也能得到更大发挥。

       针灸疗法

       中医学在晋代就有针灸治痔的经验和穴位记载。针灸治痔,主要用于缓解出血、脱出、肿痛、肛门下坠等症状。选择主穴,可以达到利湿化瘀、清热止血的目的。临床上常常会选择次髎穴,承山穴,二白穴,长强穴。另外,根据情况选择配穴,比如湿热下注者加用阴陵泉穴,中极穴;而脾虚下陷的痔疮患者加用百会穴、脾俞穴;便秘的痔疮患者加用支沟穴、大肠俞穴。

       总而言之,痔疮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生活中说的十人九痔也是有一定的科学理论的。痔疮是由于患者的静脉曲张与腹腔压力方面的异常所造成的,不及时治疗的话,很容易引起出血的情况。西医药治疗痔疮虽然可以快速起效,但复发率比较高,使患者长期经受疾病的折磨。中医学在治疗痔疮方面发挥着显著优势,通过中医辨证治疗,对症下药,最大程度减少药物副作用,让患者得到更好的康复。 (雷波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