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1版(2023年04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走出母乳不足的误区
张莉

       母亲是初生婴儿的港湾,哺乳是妈妈和宝宝交流的桥梁,母乳喂养能够为婴儿提供免疫保护、促进宝宝发育、有利于产妇康复还有提高母体的抗病能力等好处。因此,初产妈妈们为了实现全母乳喂养,用尽各种方法:催乳汤、通乳师、吸奶器、各种套餐……结果,有不少的家庭从婴儿出生到产后数月,产妇没有休息好,家人没有少忙活,请月嫂、通乳没少花钱,还常常使产妇及家庭手足无措,用“鸡飞狗跳”来形容这部分产后的家庭着实不为过。

       我们先来初步了解一下母乳的分泌过程:正常情况下,妊娠20周左右,由于体内激素的作用使乳房涨大并开始有少许的初乳分泌。待胎盘娩出24小时左右,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下降,子宫收缩和婴儿吸吮刺激垂体泌乳素升高,解除了泌乳素的抑制生成,乳房明显胀痛、发热、发硬,母乳分泌启动,有明显的初乳分泌。随着哺乳、吸吮等亲子互动刺激,乳汁量分泌日渐增多,一般在产后3天,乳汁便能满足婴儿的需要。

       那为什么乳汁的分泌过程如此简单,还有这么多家庭为母乳的产生过得疲惫不堪呢?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临床常见母乳不足的几个误区:

       1.生而不乳:产妇产后体质虚弱,即使营养摄入足够,但因为心血不足而产生恐惧,“怕痛”“没有经验”而不敢哺乳,甚至和宝宝接触很少。没有和婴儿的互动,乳头没有通过婴儿的吸吮刺激使母体的气血转化为有形的乳汁。

       2.高估了婴儿的“饭量”:初生婴儿的胃1周内大小变化如弹珠、如龙眼、如荔枝、如乒乓。他们的吸吮频繁多数是因为生理需求——安抚和饥饿。而很多家长认为婴儿的哭闹是乳汁供应不足,因而急于“填饱”宝宝的胃,自然就放弃了母乳渐进式的增长而代以瓶喂,从而直接放弃产妇产乳量增加最有效的机会。

       3.主动认为母乳不足:乳汁的分泌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其分泌与婴儿适应母体以外的过程一致,是渐进性的。但很多妈妈认为产后的乳汁就应该是喷射式、汩汩而出的。误以为产妇初期的初乳分泌为乳汁先天不足而放弃了母婴的共同需求-吸吮。

       4.被动认为母乳不足:产后初期,即使供需平衡状态下奶量并不多。急切的心态和部分焦虑的产妇家庭被误导认为乳汁不足,去过度通乳和用吸奶器代替亲喂,而放弃了自然哺乳过程。

       5.哺乳痛被放大:哺乳痛让产后虚弱或焦虑的产妇更能够去专注于体会哺乳的不良感受而不能放松地哺乳,并误认为是“堵奶”或乳腺炎而想尽其他代替婴儿吸吮、亲喂的方法,导致产需不一致。

       6.焦虑:新手父母因为“没有经验”而忽视了人类的自然属性而一味地想方设法“造奶”。产后气虚,肝气不舒则气滞,气虚气滞导致产乳不足和不畅。产妇家长因为社会的进步,生活质量的提高不忍让产妇经历“痛苦”的哺乳过程。

       诸多原因直接或间接在产后气血不足的基础上导致产妇血虚肝郁,脾失运化而影响乳汁的分泌。所以,坚持母乳喂养的信心是母乳喂养成功的保证。而婴儿的吸吮,是直接刺激产妇垂体产生泌乳素的自然过程,要把哺乳过程当作母婴交流的愉悦的过程。信心坚定、心情愉悦、坚强才是母乳喂养简、便、廉、效的可靠方法。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