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神科,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情况特殊的患者,由于生理上的缺陷,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令本就高难度的精神科护理工作难上加难,比如面对存在思维障碍的聋哑患者。
焐热石头
2022年年底,精神病科女一区收治了一位聋哑患者王女士。入院时,她面部表情呆板,双眉紧皱,情绪烦躁,坐立不安。她想外出,却遭到母亲阻止,她随即表现出严重的冲动倾向,且一直紧握母亲的手不让母亲离开自己,口中不时发出“啊啊啊”的声音。经安全预警评估,这位患者睡眠形态紊乱,存在暴力和暴走的风险,由于采用手势和书写的方式仍然无法沟通交流,我们的护理工作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但是,我们是护理人员,这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面对再大的挑战都不会害怕。对于我们来说,无论什么样的患者都需要被关爱,就算是石头,也会被我们焐热的!王女士文化水平低,社会接触面小,人际交往和语言发展受阻,她存在自卑心理,且对住院存在恐惧、焦虑、紧张的感受。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微笑是美好的语言。”于是,护士们取下口罩,露出亲切的微笑和温柔的目光。通过搀扶和握手消除了她进入陌生环境后的恐惧心理和无助感。
很快,王女士对我们产生了信任。渐渐地,护士已经可以通过纸笔和她慢慢交流,有时,她还会笑着握握护士的手,对着护士伸出大拇指点赞。
理解尊重
精神障碍患者作为弱势群体,应该被关注,而精神障碍患者中的聋哑人士更加弱势,他们的特殊就医需求更应该被重视。关心聋哑患者一定要从细节着手,应用文字、图片、手势、肢体语言等各种方式与患者进行交流,增进彼此的信任感,从而使患者应激反应降低,主动配合治疗。
可是,精神障碍患者的很多行为都是让人意想不到的,甚至是让人无法理解的。有一次,我记得是晚上7点多,患者服药后回了病房,我们则回到办公室完成下班前的工作,突然王女士走了进来,坐在办公室的长椅上,一直不停地哭,还作势要打守在办公室外的母亲。
于是,我和另一名护士张娜一起用纸笔和她交流,安慰她、鼓励她,告诉她有什么事情给我们写下来,要开心一点,控制一下情绪。过了一会儿,她的情绪平稳下来回了病房,但十分钟之后,她突然来到病区走廊“啊啊啊”地大叫,用力摇晃办公室的门。在监护室门口看护患者的护士王慧超想把她拉开,她回身就把王护士的脸给抓伤了,长长的一道伤口渗出了鲜红的血色,眼镜也被打落在地上!
王护士长相娇小、甜美可爱,是科室年龄最小的女孩,是科室一众姐姐们宠在心尖上的人儿。原本以为被抓伤了脸她会哭,但她却一直说:“没事,这是咱们的工作,我早就做好心理准备了!”在大家帮王护士消毒的时候,王女士家属过来道歉,王护士却安抚家属说:“患者情绪不稳,不好沟通,我们非常理解,这几天您也会很辛苦,有需要就和我们说!”
最后,王女士病情好转出院,和入院时痛苦的状态不同,我们感受到她出院的喜悦和家属对我们发自内心的感激。我们和她约定: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在!
这就是精神科的护理工作者,不管患者的行为方式如何,总是会真诚对待患者。即使被攻击、被伤害,仍然从主观上保持着理解患者的愿望和动力。其实,理解和尊重是一种人文情怀,这种情怀是可以培养的,且终将融入自己的世界观,刻在骨子里,成为每一名精神科护士的战甲,使我们战无不胜,所向披靡。(山西省社会福利精神康宁医院 郝晶晶 张丽 宋乃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