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布的《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2)》显示,57.41 被调查者表示在近一个月有1~7天失眠。
传统治疗失眠的方式主要是药物治疗,而药物治疗有着不可避免的缺点:容易产生依赖性,可能出现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很多人宁愿忍受失眠的痛苦,也不愿意服用药物。在这一背景下,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在2021年开展了非药物失眠疗法——远程失眠认知行为治疗(远程CBTI)。据悉,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是四川省唯一一家开展该项业务的医疗机构。
治疗失眠
一定要依靠安眠药吗
据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主治医师于跃介绍,治疗失眠的首选并不是服用安眠药,长期依靠安眠药入睡,会形成对安眠药的依赖,造成日间嗜睡,影响记忆力。
通常来说,长期失眠后,人们会对睡眠产生错误的认知和用不良的行为来应对失眠,比如对睡眠充满焦虑,整天担心自己睡不着,或者总是计算自己睡了几个小时,或者用提早上床和白天赖床等方式增加睡眠机会。殊不知,这样的认知和行为对睡眠反而是有害的,这会导致患者的失眠持续存在。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BTI,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是针对慢性失眠患者的行为、认知和生理的系列治疗策略,核心内容包括睡眠限制、刺激控制、睡眠卫生、认知疗法、放松训练。简单来说,CBTI就是纠正患者对睡眠的错误认知,减轻失眠焦虑,改变不良的睡眠行为习惯,逐渐恢复正常的睡眠规律。整个过程不用或者使用很少的药物,更加安全和可靠。
远程CBTI
身边的睡眠医生
一个完整的传统CBTI疗程为5到8周,患者需要每周到医院参加团体治疗,治疗师进行现场访谈和评估。这对于距离较远或者经常临时有事的患者来说,完成全程CBTI有着实际困难,但是如果不能按时进行治疗,治疗效果会大打折扣。
考虑到这一情况,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在2021年5月以互联网为载体开展了“无须服药”“无须奔波”的远程CBTI,患者可以随时随地接受治疗。
远程CBTI适合不想吃药、肝肾功能受损、孕期、哺乳期的特殊患者群体,同时能兼顾到距离远、工作忙的患者,更像是身边的睡眠医生。它的一个疗程为6周,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一方面要学习失眠认知行为治疗的相关视频,另一方面需要每天将自己的“睡眠日记”上传到系统,以便医生更好地掌握患者的睡眠趋势和睡眠变化。医生会每天在终端设备上查看患者的“睡眠日记”,对于作息不良的患者,医生会及时地给予提醒和干预。与此同时,在治疗期间,医生不仅会在线上教给患者一些放松的方法,比如正念训练、肌肉呼吸放松训练等,还会在线上解答患者关于睡眠的疑问,帮助患者更好地入睡。
从2021年5月至今,已有近600位患者接受了远程CBTI,其中70 以上的患者睡眠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文/李京 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