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是现代医学的专业称谓,它有一个俗称是“中风”,该病为临床常见急性脑血管疾病,主要原因是脑部血管破裂、阻塞导致血液无法流入大脑引起脑组织损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与致死率。脑卒中的预防与诊治极为重要,但遗憾的是,现代人对脑卒中的认识比较差且存在诊治误区。鉴于此,本文就来和大家说一说脑卒中的预防以及诊治误区。
脑卒中的预防
很多人认为脑卒中发病突然、无法预防,其实不然,该病可防可治,只要明确脑卒中征兆、及时抢救,即可控制75 左右患者的病情。脑卒中的预防分为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一级预防即病因预防,指的是在疾病发生前控制脑卒中危险因素,防患于未然,包括调整生活习惯以及调整药物。调整生活习惯即纠正不良习惯,做到戒烟戒酒、坚持锻炼、科学饮食、保持健康体重、健康睡眠;调整药物则指通过用药的方式干预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需要患有基础疾病者遵医嘱坚持用药,维持机体相对稳定状态;二级预防指的是针对已有脑卒中症状以及已发病患者的预防,通过应用抗血小板药物以及手术等方式预防脑卒中的复发。总的来说,脑卒中的预防应以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心理平衡、戒烟限酒为基础,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筛查,争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效预防脑卒中。
脑卒中的诊治误区
是普通眩晕、头晕,还是脑梗死?
临床研究发现,急性后循环缺血所引起的脑卒中是诱发头晕与眩晕类疾病的重要原因,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体,除了头晕以外,患者还会出现视物模糊、饮水呛咳、步态不稳、意识不清等症状,少部分患者仅有头晕与眩晕症状,与其他病因所引起的头晕难以区分,容易误诊,一般需要进行头颅磁共振检查才能够发现病灶。
动脉筛查等同于脑卒中筛查?
现代人越来越重视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筛查,但临床中常有患者接受颈动脉筛查后显示无斑块,却突发脑卒中,这也侧面证实了动脉筛查不等于脑卒中筛查。脑卒中筛查是一个综合过程,包括脑血管、颈动脉等检查,颈动脉筛查结果显示有斑块不一定会发病,脑血管检查没问题也不代表不会发病。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约有五分之一的脑血管疾病来源为心脏,先有房颤,与血管无关系。所以,动脉筛查不能代表脑卒中筛查,而脑血管筛查正常也不代表卒中发病风险为0。
脑血管狭窄必须放支架?
研究表明,只有部分患者可以在支架治疗中获益,该治疗方式并不适合所有脑血管狭窄与闭塞患者,需要医生结合患者血管狭窄程度、狭窄部位、临床症状等多种因素进行评估,制定最佳治疗方案,而放支架只是治疗方案中的一个环节,还需要结合药物、改变生活方式等多个环节共同治疗,以防血管再次堵塞。
保健品比药物更安全?
目前临床治疗脑卒中的常用药物以他汀类和阿司匹林等为主,虽然具有一定副作用,但在可接受范围内,而且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已经得到证实,现已得到广泛应用,只要患者遵医嘱按时用药并定期检测相关生化指标即可,而阿司匹林的主要副作用为出血,不适宜出血风险较高的患者,其他患者可遵医嘱用药。切记,不能因为药物的副作用而放弃用药。
脑卒中患者康复要靠养?
“三分治,七分养”这句话确实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适合脑卒中患者,因此脑卒中患者多遗留各种功能障碍性后遗症,单一靠养不利于肢体恢复,甚至会引起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不良现象。所以,建议脑卒中患者自生命体征平稳后接受康复治疗,时间越早越好,争取早日从精神和身体双重层面回归正常生活。(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