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5版(2023年03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你捐献的血液 如何“分身”救人?
刘丹

       血液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生命延续的根本,血液的来源只能依赖他人的捐献。我们捐献的血液一般呈深红色,但有时我们在临床看到的血液颜色还有黄色、橘色等,这是血液经离心提取后的成分血。输血时,要根据患者疾病的不同情况,选择相应的输血方式,这样既可以提高输血效率,还能避免输血反应,提高输血的安全性。

       献血的条件

       1.身体条件

       1.1年龄18~55周岁;既往无献血反应,符合健康检查要求的多次献血者主动要求再次献血的,年龄可延长至60周岁。

       1.2女性体重≥45kg、男性体重≥50kg。

       1.3经健康检查后确定无血液传染性疾病,健康状况、精神状况良好。

       1.4女性人群未处于妊娠期、哺乳期、生理期。

       2.其他条件

       2.1全血献血间隔:不少于6个月;单采血小板献血间隔:不少于2周,不大于24次/年;单采血小板后与全血献血间隔:不少于4周;全血献血后与单采血小板献血间隔:不少于3个月。

       2.2献血前忌空腹,需清淡饮食,未食用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近三天未饮酒,保持良好睡眠,未熬夜。

       2.3未服用过抗凝药等其他药物且在48小时内未注射过疫苗。

       血液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血浆:因血浆中含有少量胆红素呈淡黄色,主要为人体提供凝血因子。如果患某种疾病导致凝血功能障碍,缺乏凝血因子出现出血倾向,就可以使用血浆进行治疗。另外,血浆还可以用于补充血浆蛋白,如用于烧伤、烫伤、严重创伤患者。血浆主要有营养功能、维持胶体渗透压、维持酸碱平衡、运输功能、调节功能、免疫功能、凝血和抗凝血功能。适应证:单个凝血因子缺乏如血友病患者;肝病患者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大量输血伴发的凝血功能紊乱;口服抗凝剂过量引起的出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免疫缺陷综合征等。

       血小板:血小板颜色呈橘黄色,质地比较浓稠,适用范围比较广泛。当患者体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血小板功能出现异常引起出血时,就可使用血小板治疗。适应人群: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癌症患者等。

       红细胞:红细胞呈红色,能参与新陈代谢。主要参与体内循环给机体各个器官输送氧气、带走二氧化碳,红细胞可以将部分病原微生物杀伤,起到一个免疫防御作用。适应人群:外伤或手术引起的急性失血患者;心、肾、肝功能不全患者;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患者;儿童的慢性贫血等。

      血液的保存

      全血:冷藏于2~6℃的环境中,根据保存液成分的不同,保存期有所差异,ACD保存血液21天,CPD保存血液28天,ACDA或CPDA保存血液35天。

       血浆:分为新鲜冰冻血浆和普通冰冻血浆。新鲜冰冻血浆保存期1年,普通冰冻血浆保存期为4年。

       血小板:血小板保存的适宜温度为22℃左右,并且要持续震荡保存,目的是防止血小板凝集。机采血小板保存时间为5天,手工血小板保存时间为1天或者使用专用保存袋可使手工血小板也保存5天,如果置于-80℃环境中冰冻保存,它的保质期为一年,当使用冰冻血小板的时候,需要放在40℃水温下迅速融化后输注,但止血效果只有新鲜血小板的55 左右。

       红细胞:红细胞中有形成分较多,常规保存于2~6℃的环境中,红细胞质量下降的原因是血红蛋白的氧结合能力降低,与代谢调节障碍有关。

      血液的应用

      科学、合理输血:输血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新鲜越好,应科学、合理输血。临床有研究表明,经过4℃保存了72h之后的血液将大大降低感染梅毒的可能性,经过4℃保存了10h之后的血液感染HTLV的概率非常小,经过4℃保存了14d之后的血液不具备感染疟疾的可能性。这说明不是新鲜的血才是最好的,血液在血库使用适合的温度和保存方法储存后更具有安全性。选择输入什么样的血液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对于某些新生儿、心肺疾病患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最好不要使用保存血。

       成分输血、自体输血:血液成分复杂,容易引起较多不良反应,目前临床常使用成分输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看缺少哪种成分就补充相对应的成分,这样不仅能避免浪费血液,还可以减少疾病的传播风险。不过在非必要的情况下,还是尽量避免输血或者首选自体输血,即患者在手术或者化疗前进行自身储血,再在术时使用自体血回输,避免使用他人的血液。

       预防输血反应:在一些意外情况下不能使用自体血进行输血时,应该详细了解患者的过敏史、输血史、妊娠史,确定患者体内是否存在其他抗体,输血前还应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了解患者血型情况,减少输血反应的产生。输血前核对医嘱,确定输血成分,输血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若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止输血,以防意外发生。注意,输血时应去除血内白细胞,防止受血机体发生输血发热反应和免疫反应。

       减少输血风险:输血治疗可以救治患者,但是也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不管是机体发生严重的输血反应还是采血时病毒检测未完全,这都是一种危害。所以,医院工作人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将心比心,科学有效地使用好每一份血。

       输血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血液成分丰富,每个成分都有其相对应的作用,血液通过专业设备离心后进行“分身”,制作成成分血,各个成分在临床上都能发挥其救治作用。成分血更有利于保存,减少浪费,且成分输血足以满足患者对不同血液成分的需求,同时对献血者的血液实现了最大化利用。 (四川省眉山市中心血站)